更多优质内容等你来看
一个肺结节
我是一个肺结节,就是造成无数人恐慌的那个肺结节。
人们到底有多害怕我呢?
举例来说的话,就是像“医生,你快帮我看看!我上周去体检的时候被检出了肺结节,我是不是得肺癌了?”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在医院门诊上演。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门诊及住院患者的CT筛查逐渐成为了常规流程,我的检出率也因此越来越高[1]。
图源:摄图网
由于大部分人都对我不太了解,认为我出现了以后,肺癌就会在不远处招手,因此逐渐开始“谈结节色变”。
对此,我只想说,我是冤枉的啊~事实上,我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
今天,就由我作为肺结节家族的代表,和大家澄清一下大家对我们的误会吧。
在进行自我辩白之前,我先来做个自我介绍。
我们是存在于人类肺内最大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灶。如果通过影像学来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呈现出密度增高的阴影[2]。
根据我们数量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孤立性肺结节(即单个病灶)和多发性肺结节(即≥2个病灶)[3]。
根据我们密度的不同,我们家族内部又可以分为实性结节(指病灶完全掩盖住肺实质的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指病灶遮盖住部分肺实质的结节)以及非实性结节(即纯磨玻璃结节,指病灶没有遮盖肺实质,支气管和血管尚可辨认的结节)[4]。在我们家族中,以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2]。
其实,在我们家族中,良性结节的比例占到了90%以上[1]。
肺结节患者
原来这么多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啊,那是不是检出肺结节以后就不用放在心上了?
一个肺结节
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良性的,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将我们全然不放在心上,因为在我们家族中也是存在一些恶性程度较高的“坏蛋”的。
事实上,你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外观,来初步判断我们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比如在我们家族中,大多数的恶性肺结节都是圆形或类圆形的,它们的边缘多数时候虽然清楚,但并不光整,而是呈现分叶状,或有毛刺征(即棘状突起)。而我们家族中的良性肺结节则大多没有分叶,边缘可以有尖角或纤维条索等[3]。
虽然通过“以貌取人”的方式可以看出我们是良性还是恶性,但这个方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有用。因为在我们家族中,一些早期肺癌是不具备上述特征表现的。
图源:摄图网
这时候,就要根据我们的密度和结构等的不同来区分我们的良恶性,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部分实性结节中的实性成分超过了50%,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是一个恶性肺结节[3]。
肺结节患者
那体检发现了肺结节应该怎么处理呢?
一个肺结节
在我们家族中,不同大小、不同性质、不同恶性程度的成员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当发现我们的存在,想要对我们进行处理时,应该根据我们性质及恶性程度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处理措施。
直径>8mm
对于直径>8mm的单个不明原因结节,应进行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评估,结合评估结果等,选择进行非手术活检、手术诊断、手术切除或者定期影像随访等处理措施。
在定期的影像学随访中,如果结节明确呈恶性肿瘤增长倾向,则建议进行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
直径≤8mm
结节直径≤8mm的单个结节,如果没有肺癌危险因素,则可根据结节直径大小来选择CT随访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戳我了解肺癌危险因素有哪些?
例如:直径≤4mm者可选择性进行随访;直径为4-6mm者建议12个月复查影像,如果没有变化,则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有肺癌危险因素者随访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则有所不同。
图源:摄图网
举例来说,直径≤4mm者建议12个月复查影像,如果没有变化,则转为常规年度检查;直径为4-6mm者则应在6~12个月之间复查影像,如未发生变化,则在18~24个月之间再次复查影像,如未发生变化,则可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孤立性纯磨玻璃结节应以5mm为分界线进行分类观察。
直径≤5mm者建议在6个月进行影像随访,随后行胸部CT年度随访;直径>5mm者则应在3个月进行影像随访,若无变化则常规进行年度随访。
在随访期间,如果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常提示恶性转化,应行进一步诊疗。
直径≤8mm者应进行3、6、12和24个月影像随访,若无变化则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图源:摄图网
如果直径>8mm,则建议在3个月重复胸部CT检查,可适当行经验性抗菌治疗。如果结节持续存在,应考虑行进一步诊疗。
在对多发性肺结节进行评估时,如果发现存在1个占主导地位的结节和(或)多个小结节,应单独评估每个结节,并综合考虑进行处理。
肺结节患者
原来如此,听你解释完,我安心多了。
一个肺结节
现在你应该对我们有所了解了吧。事实上,我们其实并不可怕。
人们在体检中所发现的我们之中,肺癌仅仅占了很小一部分。所以,当发现我们的存在时,不必太恐慌,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对我们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然后再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
[1]李辉. 肺结节临床研究任重道远[J].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3):2569-2570.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708-01530.
[2] 刘敬伟,张西宁. 肺结节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J]. 中华外科杂志,2022,60(5):500-505. DOI:10.3760/cma.j.cn112139-20211123-00551.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0):763-771.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8.10.004.
[4]赫捷,李霓,陈万青,等.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J]. 中国肿瘤,2021,30(2):81-111. DOI:10.11735/j.issn.1004-0242.2021.02.A001.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