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4日为世界癌症日
2022年的主题为
“整合卫生资源,医疗人人共享”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
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预防癌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1/3的癌症是可以早发现、早诊断的
经过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通过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战略实施
每年可以在世界上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以2020年奉化区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发现的胃癌为例,通过内镜及病理早诊技术,内镜中心的早期胃癌发现率已达36.5%,这些早期胃癌患者只须通过ESD或腔镜胃部分切除术就可以获得治愈。

随着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突破,我们对癌症的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通过对癌症的认识,我们消除了对癌症的误解和恐惧,按照《中国癌症防治十大建议》积极改变生活行为和态度去预防癌症,积极参与癌症早诊早筛活动。

癌症是怎么来的?
懒出来的癌症
懒得运动
懒得体检,会错过癌症最早发现期
研究发现,久坐人群容易腹型肥胖,患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的风险会增加!
只要发现早,1/3的癌症是有治愈希望的。但很多人缺乏早筛意识,懒得体检,忽视了身上的癌症信号,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硬生生“拖”成了不治之症!
以奉化人民医院开展的结直肠癌筛查为例,项目中发现癌前病变及癌症患者占到60%,因此,要树立定期体检意识,尤其是高危人群,要注重癌症筛查,早发现、早诊治。

吸出来的癌症
吸烟、二手烟、三手烟
厨房油烟
装修污染
环境污染
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病几率就越高。吸烟,既害己,又害人,越早戒越好!
厨房油烟除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刺激外,长期油烟的吸入还会导致肺癌,因此务必及时开启脱排油烟机。
室内装修污染有致癌物质2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氨以及酯等,尤其是甲醛,被称为室内环境污染“第一杀手”。
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在国家严控下有所好转,但空气中的雾霾造成PM2.5沉积于肺部引发炎症,进而导致恶性疾病。

吃出来的癌症
吃得过咸
吃肉过负荷
吃得过烫、过快
爱吃槟榔
饮酒
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世卫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
过量摄入红肉会增加肠道压力,除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病外,是肠癌的高危因素。
吃得过烫、过快容易损伤食管黏膜,长期损伤很容易导致食管癌症。
世卫组织于2003年就把槟榔列入一类致癌物,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
酒精被世卫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物,与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相关。
省出来的癌症
发霉食物舍不得扔
隔夜饭菜舍不得扔
发霉食物有黄曲霉素,经常摄入黄曲霉素会增加患肝癌风险,1993年就被世卫组织将黄曲霉素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隔夜饭菜在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多,摄入亚硝酸盐会增加胃癌等风险。
作出来的癌症
长期熬夜,长期过劳
不规律饮食
长期染发
长期心理焦虑
长期熬夜、长期过劳会导致人体抗病免疫力下降。
不规律饮食,尤其是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增加消化道癌的风险。比如:为了赶时间而狼吞虎咽;生活无规律,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暴饮暴食;喜好熏肉、油炸、烘烤、烧焦食物,这些食物及多次高温油炸过的食用油都含有大量致癌物质。
染发剂,尤其是永久性及部分半永久性染发剂中含有对苯二胺、间苯二酚、甲苯-2、5-二胺,这些化学品被美国环境工作组(EWG)风险评分为高危化学物质,长期接触除对头皮损伤外,还与膀胱癌、乳腺癌相关,孕期接触染发剂会增加神经母细胞瘤患病风险。
情绪因素也是致癌因素之一,尤其是负面情绪是癌症高危因素。研究表明,胃癌、肝癌、乳腺癌等,与易怒、"小心眼”、过度压抑自己情绪有关。

传出来的癌症
病毒传染
细菌感染
遗传因素
病毒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乙型肝炎病毒( HBV )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増加肝癌发生,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感染与宫颈癌、肛门癌、外阴阴道癌、阴茎癌等的发生有关。
细菌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幽门螺杆菌( Hp)与胃癌、 胃淋巴瘤的关系。
癌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因此遗传因素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不可缺失的作用,往往存在家族聚集的现象,因此有肿瘤家族史时要尽早参与该癌症的早筛检查。

中国癌症防治十大建议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官网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