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肿瘤,人们往往认为是一个现代疾病。
那么古人到底得不得肿瘤呢?
得了又是怎么治疗呢?
看一看中医药书籍中关于肿瘤的记载。
公元前16-前11世纪,距离今天约3500年。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有“瘤”的文字。这是目前发现记载肿瘤的最早文献。
文言版《说文解字》解释:瘤,腫也。从听,留聲,是一个会意字。
《说文解字注》引《释名》:瘤,流也,流聚而生肿也。
《周礼》有“疡医”的记载,“疡医掌肿疡”,其所治疗的疾病为“肿疡”,包含有肿瘤类疾病。记载了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至今,日本、朝鲜仍将肿瘤称之为“肿疡”。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间成书的《黄帝内经》记载:瘤者,肿大也,瘤者留居也,肿大成块,留居在一处而不消散者,为之瘤也。
《灵枢-刺节真邪》根据病变部位分类为筋瘤、肠瘤、骨瘤、脂瘤、气瘤、肉瘤、脓瘤、血瘤。
书中所述“昔瘤、肠覃、石瘕、癥瘕、膈中、下膈、伏梁、马刀”,与现代肿瘤的临床表现极为类似。
病因为:“营卫不通”、“寒气客气于肠外与卫气相搏”、“邪气居其间”。
治疗方法较多,比如“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等,尤其是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以及“治未病”的思想,是指导后世诊治肿瘤的准则。
先秦至汉代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为先秦,公元前201年-公元220年为汉代。距今2200年左右。
代表作有《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其中关于肿瘤治疗的药物和方子非常多,现代运用广泛,以后会详细介绍。。。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
晋代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记载了针灸治疗“噎膈、反胃”的内容。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述了治疗甲状腺肿瘤及其他肿瘤的资料,并用海藻“疗颈下结囊……成就者”。到目前为止,海藻仍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常用药物。并应用当时盛行的炼丹术,发明了“红升丹、白降丹”,开创了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先河。
隋代巢元方著作《诸病源候论》论及肿瘤病因病机169条,对“癥挛、积聚、食噎、反胃、瘿瘤”等有详细论述,将噎膈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和忧、恚、气、寒、热五膈。
唐代《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首先对“瘤”进行分类,有“瘿瘤、骨瘤、脂瘤、石瘤、肉瘤、脓瘤、血瘤”,应用虫类药物蜈蚣、全蝎、僵蚕治疗肿瘤 。
特别是唐王焘《外台秘要》用羊甲状腺治疗瘿瘤,开创了内分泌治疗肿瘤的先河。
宋金元
宋代东轩居士《卫济宝书》首次有“喦”字出现。
《圣济总录》:瘤之为义,留置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平和,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
《严氏济生方》有割治手术与药物结合治疗肿瘤的记载。
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对乳岩有细致的观察。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瘿瘤系统分类。
李杲的《脾胃论》对后世扶正固本治疗肿瘤有指导意义。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肿瘤治疗有很大影响。如寒凉派的清热解毒药物,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肿瘤作用
明清时期
正式用“癌”来描述恶性肿瘤,对肿瘤的病因有详细的探讨。
如《医门法律》:“过饮滚酒,多成膈证”,
王肯堂认为“忧怒郁遏”是乳癌的发病原因,陈实功“唇岩……因食煎炒”所致,
申斗恒“癌发,四十岁以上”。
古人治疗经验多多,不一而足!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