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自己会得病,但从没想过自己会得癌症,这是54岁的老孙在得知自己被确诊直肠癌的那一刻,感慨的告诉自己的主刀医生的一句话。
作为医生,最后悔的忘了自己也是会生病
老孙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在县城的医院做内科医生,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在工作了两年之后,意识到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于是就埋头复习准备考研究生,因为自己高中学的外语是日语,但考研究生需要考英语,考研的准备对老孙来说比旁人要艰难许多,虽然在大学里已经改学英语,但是还辛苦准备了3年,老孙才终于考回了自己当年本科就读的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3年研究生的研究生毕业后,老孙又考取了日本的奖学金,赴日攻读博士学位,5年后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孙回到了北京,在一家知名的三甲医生做消化科医生,因为有国外的博士学位和留学经历,老孙的医生之路晋升的非常顺利,从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生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在同学和同事的眼里妥妥的是幸运的。
但不幸的降临常常是一点预兆都没有,一天晚饭后,孙医生在跟夫人饭后散步回到家里后,突然腹痛难忍,排出了很多带有粘液的血便,预感到情况不好的孙医生,让同是医生的妻子给自己做一个肛门的指诊检查,检查做完,孙医生看到自己妻子的脸色变了,检查用的手套也是被血染红,俩人不约而同的惊呼:直肠癌。
第二天,当天晚上孙医生就联系了自己在肿瘤医院工作的同学赵东兵主任,在赵主任的安排下,孙医生到肿瘤医院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最终确诊为直肠癌,同时合并肠多发的息肉。
这个结果让孙医生是非常的后悔和懊恼,后悔和懊恼的原因有三,一是孙医生这些年给上万的人做过胃肠镜,却从没想过给自己做个胃肠镜,
二是如果早做胃肠镜发现结直肠的息肉,孙医生的癌症可能就不会发生。为什么这么说,这一点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但老孙自己作为消化科医生确实非常的清楚,自己的结肠癌本来有90%的几率是可以避免的。因为,目前已明确至少80%-90%的结肠癌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从腺瘤性息肉-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肠癌,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平均是10年,也就是说孙医生完全有条件阻止自己癌症的发生。
三是,孙医生经常告诫自己的患者和朋友,人过50岁,无论是否存在肠道的报警症状,都应进行结肠癌筛查,他也给很多的人检查出了肠癌,而到了自已身上,偏偏忘记了提醒自已在50岁的时候做胃肠镜。
癌症没扩散 但不要急于手术
尽管懊恼加悔恨让孙医生心情很差,但毕竟是做了多年医生,他也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准备进行积极的治疗。因为是老同学,孙医生也没客气,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尽快安排手术,因为惦记自己的工作,孙医生希望尽快安排手术,自己好能重返医疗岗位。二是一定要保留肛门,不然今后回到医疗岗位会有很多的不便。
没想到孙医生的两个正常的要求却让一向温和的老同学发了脾气,这让老孙很是不解,经过赵医生的解释,老孙才明白了缘由,原来赵医生是觉得老孙的病发现的晚,作为医生已经很遗憾了,治疗上就不能再有遗憾,但是偏偏老孙还是再犯错,对于老孙这种进展期的肿瘤,规范的治疗不是匆忙的手术,而是要进行MDT讨论,否则还会有新的遗憾发生。
孙医生因为一直在综合医院工作,对直肠癌的综合治疗并不了解,认为手术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惹老同学发了火,老孙也就不那么着急了,自己查了不少国内外的指南和共识,做足了功课,原来所谓MDT,是叫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医生率先提出这个概念,即由来自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专家组成,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讨论的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
最初开展MDT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教学需要,让年轻医生学习不同的专科知识,最初的MDT也不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开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DT从多个维度对病人的诊疗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可以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乳腺,肺癌,结直肠癌都有研究表明,经过MDT的患者生存时间要长于未经过MDT治疗的患者。
因此,患者和家属应该了解多学科MDT这个概念,并在自己的日常就医中,尽可能获得不同形式的多学科意见,才能最大化的使患者生存获益。
假如时光倒流,要送给自己50岁一个礼物
经过肿瘤医院的多学科会诊讨论,老孙的直肠癌治疗经过同步放化疗、手术、化疗不同阶段,历经半年终于完成。最终老孙保留肛门的愿望也实现了,术后8个月也是重返了工作岗位,这次的成为患者的经历,让老孙对自己的医生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作为癌症患者经历的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压力,以及就医的种种不便,作为医生也几度想要放弃,普通患者就更可想而知了,因此,作为医生,今后不能光想着治好几个患者,而是要多做科普宣传工作,让人们少得癌,不得癌。
回想自己的经历,老孙也深深的遗憾,自己年轻时在日留学,为省钱,经常吃方便面,回国后,觉得年轻时受苦了,烟酒也没限制,大鱼大肉是舒服了嘴,却毁了身体。
于是,说干就干,老孙把自己的就医经历和感悟写成文章跟大众分享,并利用各种渠道来科普胃肠道肿瘤的预防知识,还联系了几个业内的好友,准备成立一个胃肠镜工作室,专门给50岁以上的人做胃镜和肠镜,筛查胃肠的癌前病变,让癌症的发生消灭在萌芽阶段。
孙医生的工作室虽然还在筹备中,看起来困难很多,但是有一个想法始终在孙医生心里萦绕:假如能重新回到50岁,一定不会忘记送给自己一个礼物,那就是做一个胃肠镜。
如何做到胃肠肿瘤的早防早治
胃肠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排名在前五位的肿瘤中,尽管在男性和女性中略有差别,但基本上是,胃癌发病率排在第2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于第4-5位,因此,每年胃肠道肿瘤威胁到近百万人口的生命与健康,最为关键的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持续上升,已成为城市中发病率最快的肿瘤之一,现在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发达,胃肠道肿瘤就不能做到早防早治吗?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只要是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的胃肠癌症是可防和可治的。而核心是12字:管住嘴 忌烟酒 多果蔬 勤镜检
1 管住嘴 就是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胃肠肿瘤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习惯不健康,用“瘤从口入”来形容也不为过,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高盐、幽门螺杆菌、腌制的食物;肠癌的高危因素中高脂肪 高蛋白 低纤维饮食都属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核心是膳食平衡,这是饮食防癌中的基础。
合理饮食结构一是 “两高和一低”: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维生素主要来自新鲜的果蔬,纤维素存在于果蔬和粗粮中,控制脂肪需少吃红肉,用鸡、鱼等白肉替代。二是饮食多样化,五颜六色的食物不仅养眼,也健康,一天能吃够5种以上颜色的食物最好。
2 忌烟酒 本来管住嘴里就应该包括忌烟酒,为什么还要把这一条单列出来,就是因为这一条太重要了,烟酒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人人皆知,对癌症来说,那就是第一危险因素,尤其是香烟,控烟能够减少80%的肺癌病死率和30%的癌症总病死率,酒对烟又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3 多果蔬 蔬菜和水果要多吃,因为蔬菜和水果富含纤维素和各种维生素,尤其是水果蔬菜中富含的维生素C能阻断致癌化合物向致癌物的转变。纤维素能促进胃肠道的代谢和排空,让食物中的有害或致癌物质减少停留的时间,也就减轻了对胃肠道的损害。
4 勤镜检 就是做胃镜和肠镜,如果说前面说的都是防,那做胃肠镜就是治的开端,做胃肠镜不仅能发现胃肠的癌前疾病和早期的癌变,而且可以治疗,把没有发生癌变的胃高级别瘤变和肠腺瘤及早切除,就能预防癌症的发生。
任何一种癌症在早期发病的阶段都是可以治愈的,胃镜和肠镜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胃肠肿瘤的唯一方法,只要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胃肠肿瘤的可防和可治就不是难题。
#健康真知笔记#
(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 孙崇源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