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咨询病例:
前言:肺结节以磨玻璃为表现的早期多原发肺癌太多了,指南的滞后和医生的过于追求符合指南,为后续的治疗埋下很大的隐患和不安。真的太希望早日出台专门针对磨玻璃结节的,多原发早期肺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指南。近日又一位问诊的结友,让人无比惋惜,真的,有些心痛的感觉,就是那种心被揪着的感觉,极不舒坦。错吧?人家也不错,是符合指南精神的;对吧?感觉又不是太对;可惜吧?那是真的可惜!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48岁。
问题/病情详细描述:
无任何不适,2021年11月体检过程中发现两肺多发结节,并于2021年12月在某A医院做右下肺切除术,病理报告显示:微浸润。其后2022年1月,5月,12月于某省级B医院复查,其中左上结节,医生2022年12月复查中建议手术切除。
因为病人已经做过一次手术,病人是否能耐受?另外是否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手术?PS:病人2021年12月于A医院术后对比术前CT显示左上肺结节缩小(术前直径10mm,术后直径5mm),术后CT诊断报告:拟炎性结节可能。
影像展示与分析:
我们先来看2021年术前的片子:
右下叶病灶:实性伴反晕征,中间密度低于周围;邻近叶裂,并有胸膜牵拉(蓝色箭头);病灶边缘不平,有毛刺征(紫色箭头)。这个病灶从影像上看,肯定要考虑恶性的可能性大,而且这种密度应该容易是粘液腺癌或浸润性腺癌。
但位置好,术中能先楔形切除,若术中快速切片为良性或非浸润性腺癌,则可免于肺叶切除。真若浸润性腺癌,若没有高危亚型,其实也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下选择大楔形切除再加淋巴结采样。因为她左侧还有结节,而且查出来就多发,年纪又轻,以后再长第3处、第4处,甚至第N处的概率是很大的。
左上叶舌段病灶:磨玻璃密度,伴中间小空泡征(黄色箭头);有胸膜间隙征(蓝色箭头),说明不太符合急性炎症;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红色箭头);也有小血管与之关系密切(桔色箭头)。这个病灶几乎也必是恶性范畴的。
另一层面见此灶的中间空泡征,以及邻近血管发出微小分支进入病灶(细桔色箭头);轮廓仍是很清楚的。
再来看今年12月份的:
左舌段病灶表面不平,有分叶征(砖色箭头),整体密度略不均;部分边缘有小毛刺(紫色箭头);轮廓与瘤肺边界清。
病灶空泡征、血管征与瘤肺边界清均仍在。
局部放大看,病灶密度不均,有毛刺,有分叶,瘤肺边界清楚,胸膜间隙存在。而且持续了一年仍未吸收,怎么能认为是良性的呢?非常大概率是恶性范畴的,运气好可能是原位癌,运气不好,病理诊断为浸润性或微浸润性腺癌也不意外。
右侧的结果:
右侧在A医院做了右下叶切除!病理报告是微浸润性腺癌,淋巴结阴性。当然了,微浸润怎么可能阳性呢?
又该来指责这滞后而遗患无穷的指南了!我们来看看2022年最新的肺癌诊疗指南对于手术方式的建议:
目前,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仍为解剖性肺叶切除(1类推荐证据)。这是总的最令我崩溃的地方,只要是早期肺癌的范畴,医生给切了肺叶就是最符合指南原则的!除了肺功能不能耐受肺叶切除以外,意向性的肺段切除指征是“肿瘤小于等于2厘米前提下,GGO成分或长期随访倍增时间大于等于400天”。
与肺叶切除同样是1类证据,但是选肺段还是肺叶全看医生喜好和个人理念。在真实世界中,许多人并没有随访到大于400天,更谈不上倍增如何。按此意见,本例患者偏实性,其实也不是GGO密度。再来看意向性楔形切除的指征也是符合小于等于2厘米前提下“实性密度小于等于05厘米或冰冻切片为非浸润性腺癌”。
但这个的证据级别小于肺叶或肺段,是2B类推荐的。看到了吧?真是指南本身这样也行、那样也行,从而给肺结节的手术方式带来了混乱与不一致,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甚至同一医生也是看他心情选哪个手术方式。所以本例切肺叶完全符合指南精神。但微浸润性腺癌切了右下叶,还在当时就有左侧病灶的前提下,总感觉切的偏多了些。这是我辈的无奈,也是总感觉无力感、束缚感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不断的科普与病例分析,希望能从患者端改变大家对肺结节的认识,更多保护我们的肺组织,更小创伤、更好未来。
我的意见:
左上舌段这个磨玻璃结节也是恶性范畴的,大概率是腺体前驱病变,也不能完全除外微浸润性腺癌,甚至浸润性腺癌也不能排除。密度不匀,表面不平,鉴于位置非常好,我觉得可以考虑单孔局部切了;右下原来的切肺叶太可惜了!这么边上,又是微浸润,何况左侧还有结节。唉!
当然也不是说上次切了右下叶,这次左侧就不能切,楔形切仍没有问题的,也能耐受。但若当时右侧也楔形切除,这次左上也楔形切除,肺功能影响微乎其微。而真由于右侧切了肺叶,年纪才50岁不到,如果此后再检出位于肺叶中央的原发早期肺癌怎么办?再切肺叶?保守治疗?只好消融或立体定向放疗?你说怎么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