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还在决赛圈,没阳过吗?
阳得早的人,现在大概已经进入恢复期了,发烧咳嗽这些急性期症状可能已经逐步缓解,但你有没有觉得阳过之后体力大不如前,很容易累,甚至味嗅觉异常、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存在。这些都是新冠的后遗症。
为什么新冠会导致这些后遗症?最近,两项对新冠后遗症病因的分析分别登上了《自然》和《科学》的子刊,两项研究指向了同一个因素——免疫。
1
病毒清除后
嗅上皮炎症持续存在
第一项研究来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重点分析了新冠后的嗅觉丧失[1]。嗅觉丧失是新冠常见的一项症状,大多可在一两周内恢复,但有些人却会持续数月乃至数年。
嗅觉丧失不光会影响食欲,吃饭不香,万一遇到做饭烧糊了、煤气泄漏等情况,闻不到味更是有可能造成危险。
研究对9位新冠后长期丧失嗅觉的患者、2名无后遗症的新冠患者和3名健康对照的嗅上皮进行了活检分析。神经元标记物染色显示,所有样本中都存在嗅觉神经元,所取样本确实都是嗅上皮。不过,在嗅觉缺失患者的嗅上皮中,嗅觉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
长期丧失嗅觉的患者嗅上皮中,神经元标志物Tuj1减少,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T细胞标志物CD3增多,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耗尽
虽说这些嗅上皮中都没有检出新冠病毒的RNA和蛋白质,新冠病毒已经被清除,但其中的炎症反应依然存在,树突状细胞富集,γ-干扰素阳性T细胞弥漫性浸润,而抗炎的M2巨噬细胞则被耗尽。
研究人员认为,正是这种局部免疫平衡的改变,造成了嗅觉神经元的损失和嗅觉障碍。或许可以使用局部的抗炎治疗让嗅觉恢复。
2
新冠后遗症相关因素有哪些?
第二项研究来自Nature Medcine,分析了165位新冠住院患者中,疲劳、呼吸困难、味嗅觉异常、皮疹等各种后遗症的相关因素。
研究发现,新冠的后遗症与疾病的最高严重程度和是否进入ICU病房都没有显著关系。而且除脱发和性别有关外,其余后遗症也和性别、年龄等患者基本信息无关。
不过,在对患者外周血进行RNA测序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新冠后遗症和急性期细胞类型特异性(CTS)基因表达高度相关。所谓CTS基因,主要就是编码各种抗体的基因。根据CTS基因,还可以将常见的新冠后遗症分为两组:
- 一组是肺炎等肺部问题,与刺突蛋白抗体滴度无关;
- 另一组是睡眠问题、恶心/腹泻/呕吐、皮疹和味嗅觉异常,与刺突蛋白滴度相关或部分相关。
不同后遗症间贡献的浆细胞差异表达抗原
所谓CTS基因,主要就是编码各种抗体的基因。人体中,B细胞通过VDJ重排等随机过程产生各种各样的抗体,以应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不过这也意味着,对于同一种抗原,比如新冠病毒,不同的人产生的抗体是不同的,也会有不同的交叉反应。
第二组与刺突蛋白抗体滴度相关的后遗症,可能正是新冠病毒抗体与人体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自身免疫而造成的。
此前计算机模拟显示,一些新冠病毒抗原与人类抗原结构相近[3],体外试验也证实新冠刺突蛋白抗体可以与tTG3、ENA、髓鞘碱性蛋白胶原蛋白等自身抗原发生反应[4]。另外,新冠病毒与自身抗原的相似性,也可能让免疫系统在杀死病毒时,误伤更多的正常组织,造成新冠后遗症。
研究人员计划接下来在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中验证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探究新冠后遗症的发生机制。希望将来能实现新冠后遗症的精准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Finlay J B, Brann D H, Abi Hachem R, et al. Persistent post–COVID-19 smell loss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nd altered gene expression in olfactory epithelium[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2, 14(676): eadd0484.
[2]. Thompson R C, Simons N W, Wilkins L, et al. Molecular states during acute COVID-19 reveal distinct etiologies of long-term sequelae[J]. Nature Medicine, 2022: 1-11.
[3]. Nunez-Castilla J, Stebliankin V, Baral P, et al. Potential autoimmunity resulting from molecular mimicry between SARS-CoV-2 spike and human proteins[J]. Viruses, 2022, 14(7): 1415.
[4]. Vojdani A, Kharrazian D. Potential antigenic cross-reactivity between SARS-CoV-2 and human tissue with a possible link to an increase in autoimmune diseases[J]. Clinical Immunology (Orlando, Fla.), 2020, 217: 10848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