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不少打算继续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都相当的纠结。——一部分“阳过”的患者,担心身体没有完全恢复,继续治疗会存在风险;另一部分“没阳过”的患者又担心医院里人群聚集,有被感染新冠的风险。
但考虑到即将过年,如果再不抓紧去医院,抗瘤治疗就要中停一个星期甚至以上了。这其中的“风险”与“收益”让许多肿瘤患者都大为纠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想来讲讲下面4个问题:
·化疗、放疗的周期是由什么决定的?
·化疗、放疗推迟将有什么后果?
·肿瘤患者到医院感染新冠的概率有多大?
·新冠+过年,肿瘤患者的治疗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化疗周期是怎么决定的?
了解过化疗的病友们都知道,绝大部分的化疗任凭所用的药物千变万化,它的周期几乎都是定死在21天的。这是根据什么来定的呢?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化疗药物的半衰期。
化疗药物的药效并不是只停留在住院治疗的那几天里。化疗药物在体内需要经历5个半衰期才能完全代谢出去,这大概需要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化疗是长期有效的。相应的它的药效也有波峰(治疗期间)和波谷(修养期间)。为了让化疗药物的在我们体内的“血药浓度”维持平稳,我们就需要保证稳定的治疗周期。
二是耐受程度。
我们既要考虑肿瘤细胞的耐受程度,也要考虑化疗药物的耐受程度。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误会——觉得肿瘤细胞的更新速度和生长周期时间是远远快于正常细胞的。但事实正好相反,我们之所以感觉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更多的是因为肿瘤细胞能无休止的生长、永不凋亡,“积少成多”。“21天”刚好是我们人体正常血细胞,如白细胞、血小板、各种上皮细胞等完成更新和基本修复完善但恶性肿瘤还来不及修复的“时间窗”。在这个黄金时间段内再次进行化疗既不会把我们的身体彻底打趴下,也能对来不及修复的肿瘤乘胜追击、步步紧逼。
化疗延期会有什么影响?
有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肿瘤患者的化疗日最多可以推迟2周而不明显影响疗效。这主要是因为,上一次的化疗药还没彻底代谢出去,依旧能在体内为我们“保驾护航”。当然了,对于一些发展快、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就另当别论了。
放疗周期是怎么决定的?
放疗一般情况下是一天做一次,做五休二。具体的次数还与肿瘤分期、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高频次的天天做,是因为我们有部分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我们要通过这种方式针对它们。再通俗一点说——肿瘤细胞也有“轮班制”,当放疗把一部分活跃的肿瘤细胞杀伤之后,部分休眠的肿瘤细胞就会苏醒过来。如果我们能日复一日的通过放疗杀灭活跃的肿瘤细胞,并激活部分休眠的肿瘤细胞,那能给肿瘤更全面的打击。
做五休二,并不仅仅是因为医院要周末双休,更是因为长期的经验总结下发现:肿瘤组织受到连续5次的放射治疗后,能够累积足够的杀伤作用。而我们的人体也确实需要两天时间来“休养生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放疗延期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最新的研究Int JRadiat Oncol Biol Phys:分析了超过 1.4 万例局部晚期肺癌放疗患者,发现 44%的患者(共6千多例)有放疗中断现象,而这些放疗中断者,比按时完成放疗者的生存期缩短 4个多月(18.6月 vs 22.7月)。
与连续放疗相比,断续放疗者虽然总放疗次数与前者相同,但生存期还是缩短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使放疗期间中断几天,平均生存期也会明显缩短。而且中断天数越长,生存期缩短越多。
所以,如果还能坚持,尽量不要轻易中断放疗。当出现三级或以上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热、肺部感染等其他症状时,也建议先与主治医生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单方面的中停治疗。
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的概率有多大?
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柳叶刀 肿瘤》上关于中国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调查数据显示,癌症患者感染率远高于中国的总体癌症发生率(1.3% vs.0.3%),癌症患者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38.9% vs. 7.9%)。
这也就是说,肿瘤患者比普通人群感染新冠的概率高四倍多,其中出现严重反应的概率也高4倍多。这段时间,医院人流密集,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里几乎聚满了新冠患者,确实为肿瘤患者安全就医造成了风险。
因此该数据的研究者也建议:在疾病流行地区,对于处于稳定期的癌症患者,应考虑推迟化疗或择期手术,加强个人防护,若感染新冠病毒,尤其老年或合并症患者,应加强监测或治疗,优先处理。基于此,建议肿瘤患者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到医院就诊的频率,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哪些肿瘤患者建议积极就医?
不论是放疗还是化疗,总体上我们需要遵循这一原则:不带肿瘤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带肿瘤的患者需要及早治疗。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是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就可以适当延长;但如果你是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或者不可手术的患者,那还是应该尽量保证按期进行放疗、化疗。
Tips:部分化疗患者,由于化疗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会导致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使化疗患者成为“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因此,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改为口服化疗药物。
至于已经新冠的患者,抗瘤治疗可以参考下表:
参考文献
[1]不同化疗周期的肿瘤患者认知及心理应激障碍的状况分析[J]. 张晓娜,张丽,陈长香. 现代预防医学. 2018(05)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周期的新争议[J]. 韩宝惠. 中国肺癌杂志. 2004(01)
[3]不同化疗周期的肿瘤患者认知及心理应激障碍的状况分析[J]. 张晓娜,张丽,陈长香. 现代预防医学. 2018(05)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