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来看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综合防治方案

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他人健康的守护者。免疫力是人体最好的防御系统,也是人体健康的“卫士”,正是因为免疫力的存在,在病毒入侵之后身体才有防御能力,身体健康也得以保障。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所说的“正气”,就只是指人体的正常免疫。后疫情时代,除了加强个人防护,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还可通过科学的手段固护正气、提高免疫力。

一、这样做固护正气,让免疫系统不掉链子

(一)中药预防汤剂喝起来

为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特色优势,重庆结合“疫病”新发特点、气候及地域特征,制定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

1.成人预防处方

藿香 9g(后下)、炒白术 9g、防风 6g 、山银花 12g(后下)、南沙参 15g、生黄芪 9g、陈皮 6g、生甘草 3g。

煎服法:加 3 碗水(约 600ml),水开后煎煮 10-15 分钟,得药汁 300ml 左右,分 3 次服,每次约 100ml。

建议连续服用 3—5天,孕妇请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儿童预防处方

藿香 4.5g(后下)、金银花 6g、荆芥 6g、白扁豆 6g、南沙参 9g 、山药 6g、陈皮 3g、生甘草 2g。

煎煮:每剂药物加水约 200ml,水开后煎煮 10-15 分钟,取药汁 100ml 左右。可酌加冰糖调味。

用量:7-14 岁,一日两次,每次约 50ml;3-6 岁,一日两次,每次约 25ml。

建议连续服用5-7 天,可以适当延长。该预防处方建议在儿科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此外,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药专家组也根据方舱医院确诊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了相应的成人及儿童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方。用量请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二)中医传统理疗做起来

1.经穴按摩

经穴按摩是祖国医学的优秀遗产之一,既具有针灸的作用,又具有按摩的功能,通过对不同经络、穴位的按摩,可使各经脉相通,增强机体免疫力,强健身体,益寿延年。

推荐穴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约4横指)。有补肾培元,温阳补气的功效。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约4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有健脾和胃,燥化脾湿的功效。

具体配穴,需要医师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对穴位进行点、按、揉,用力时要均匀柔和,有一定的渗透力,以局部感觉或酸,或麻,或重,或胀为度。

2.艾灸

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保健疗法,它的分类众多,包括火龙灸、隔姜灸、艾炷等,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等功效。具体灸法及配穴,需要医师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置于艾灸盒内或手持艾条悬空操作,距离皮肤大约三、四横指宽的高度,以自我感受的热度随时调整,每个穴位可施灸15—20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预防烫伤。

3.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是将熬制好的药液直接作用于足部、腿部,并不断地按摩足部反射区,对局部产生刺激,通过经络系统信息传入内脏,刺激局部而发挥整体效应。具有舒经活络、气血运行通畅、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操作方法: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足浴中药方剂需要医师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4.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是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研发的一种药艾条,运用淫羊藿、黄芪、艾叶等药物制成,点燃后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药物、经穴和艾热的综合作用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固护正气,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可用于预防新冠肺炎,适用于免疫力低下人群、亚健康人群。使用时,点燃太乙神针一端,并用7层棉布包裹,紧按于应灸穴位处,如感觉太烫,可将太乙神针略提起,冷则易之,以灸之局部温热潮红为度。每日一次,每次每穴按灸7-10次,十日为一疗程。

(三)中医外治法发热治疗

1.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开窍泄热、消肿止痛、镇吐止泻的功效。新冠肺炎发热病人可点刺少商、商阳、耳尖等穴位放血以帮助退热。 发热时每日一次,每次每个穴位放出0.5—1ml血液即可。

2.耳穴

耳朵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形状,根据耳廓变化可进行诊断、治疗疾病,耳尖放血疗法可以起到退热、降压、止痛等作用,通过辨证选穴采取耳针、耳穴压豆的治疗方法,还可以预防新冠肺炎、调理和治疗全身的疾病。每三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

3.针灸

针灸疗法是通过激发自身正气,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具有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等优点。针灸治疗作用是多方面且复杂的,从总体上可概括为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三方面,具有清火泄热、止咳平喘、开窍止痛等功效。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4.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指在穴位上贴敷中药,通过药物、腧穴和经络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贴敷可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行气血、调营卫和阴阳的整体作用。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引起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贴敷于大椎、肺兪、膏肓、膻中等穴,此外,还可用于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疼痛症等疾病。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5.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法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将针刺的经穴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用于治疗发热引起的肌肉酸痛、咳嗽、咽干、咽痛等症状,可选肺兪、定喘、然谷、列缺等穴位。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治工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竭力探索,现开展中医药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汤剂(含防疫方与治疗方)、针灸、耳穴、穴位埋线、艾灸、督脉灸、拔罐、天灸罐、穴位贴敷等,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药综合治疗还可有效防癌抗癌,特别是对放化疗副反应、恶性肿瘤并发症,如化疗后手足麻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肺炎、癌因性疲乏、癌性胸腹水、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单纯性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与缓解作用。

(四)日常防护要做到

1.严格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线,常通风,做好房内及卫生间日常清洁及消毒,接种疫苗等。

2.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

3.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如身体出现不适,特别是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时就近就便就诊。

二、中医综合治疗,助力提升防疫“免疫力”

为方便群众,固护正气、提高市民免疫力,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各部门紧急联动,组建中医药专家组制定新冠肺炎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并可为有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提供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治疗方开方及中医传统理疗服务。

服务咨询:

中医药预防方与治疗方(自费):团体开方请联系阳医生,联系电话17783038259;个人请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门诊(国医馆三楼)或在互联网医院(选择中医肿瘤治疗中心的医生)开取。

中医传统理疗:请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门诊(国医馆三楼)咨询。联系电话:023-65301689 / 18623589708 陈医生

太乙神针(药物艾条):可在线下门诊或互联网医院(选择中医肿瘤治疗中心的医生)开取。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