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从一个病例谈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

患者王先生,62岁,2021年3月体检时发现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小磨玻璃结节(报告未见),2021年4月复查胸部CT,结果提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小磨玻璃结节,边界欠清,大小8×11mm,较前略饱满。2021年5月患者就诊于门诊,刻下症:时有咳嗽咳痰,畏寒,右侧甚,未诉其余特殊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滑。中医诊断:咳嗽——痰湿证,西医诊断:肺诊断性影像异常。

方药:

桂 枝12g赤 芍15g干 姜 6g大 枣15g炙甘草10g茯 苓15g炒白术15g浙贝母15g生黄芪30g皂 刺10g连 翘15g蒲公英15g陈 皮12g姜半夏12g防 风12g苏 木12g日一剂,水煎温服,每次200ml

服药后患者咳嗽咳痰、畏寒症状均减轻。此后,该患者按时就诊,每周服药5-6天,每三周调整中药处方。至2021年7月,再次复查胸部CT,结果提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小磨玻璃结节,边界欠清,大小5×8mm,较前缩小。患者看到肺结节缩小的结果非常高兴,将继续接受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管理,口服中药干预,并定期复查胸部CT。

通过这个真实的病例,在肺结节患者中西医诊治管理方面,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的启发:

1、肺结节的管理和随访:

随着百姓健康意识的提升和肿瘤筛查的普及,近年来肺小结节的发现率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一个大众关心的话题。尽管90%的肺结节属于良性病变,不必恐慌,但仍有许多人不免把它和肺癌联系起来,或担心日后恶变,希望得到专业权威的指导。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新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肺癌筛查的实际经验,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制订了《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指南推荐采用LDCT(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胸部CT筛查检出的结节,按照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非实性结节(纯磨玻璃密度)三种类型。实性结节指病灶完全掩盖肺实质的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指病灶遮盖部分肺实质的结节,非实性结节指病灶没有遮盖肺实质,支气管和血管可以辨认的结节。该《指南》针对筛查检出结节的大小和性质,对于后续的管理和随访给了明确的推荐,如图所示:

2、中西医结合诊疗管理思路:

1西医方面:发现结节后,首先判断大小和性质,其次根据情况按时完成复查和随访,如有变化及时干预。本例患者3月份新发现肺内结节(报告未见),4月份查CT时,肺内磨玻璃密度结节大小为8×11mm。患者肺结节的性质为非实性结节,大小在8.0-15.0mm之间,指南建议是3个月后复查。

3个月复查时如果结节无变化,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本例患者的复查随访安排,符合《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推荐。有的时候,“等待-观察”也是一种合理选择。实际上,我们门诊的肺小结节患者中,约有20%是没有给任何药物干预的,他们或者是典型的良性结节,不需干预;或者是低危结节,如小于5毫米的磨玻璃结节,需要长期动态随访评估才能看出演变进而判断性质,如果患者没有明显身体不适,也不需要治疗。

2中医方面:调理体质,改善症状。回过头来看,该患者的肺结节考虑炎症的可能性大,也不能排除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甚至是原位癌的可能,在综合其影像表现、个人意愿等多因素综合分析下,可以继续随访观察,暂不考虑活检明确性质。患者这个结节属于中危结节,在“等待-观察”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中药干预。

这位患者的肺部症状不明显,时有咳嗽咳痰,畏寒,右侧肢体明显,结合舌脉,四诊合参,辨证为痰湿证,同时伴有营卫不和,故方选桂枝汤合二陈汤加减。通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按时复查也得到了结节缩小的好消息。

中医对肺结节的认识多为虚实夹杂,虚证以肺脾气虚‬为主,实证以气滞‬和‬痰凝‬多见‬。在临床上,肺结节患者往往属于痰湿体质,在治疗时可选用化痰理气‬为法,兼扶正固本。打个比方,若肺结节是种子,那身体就是土壤,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调理患者体质,使得偏颇的体质趋于平衡,改善滋生结节的“土壤”环境。

随着指南的面世,针对肺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趋于规范,中医对于“肺结节”这类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我们也期待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够发挥协同互补的的效果!

注:文中方药为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仅供交流,切勿自行开具应用,请在正规医院和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