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不久刚去做了复查,乳腺B超的检查结果说是’疑似钙化灶’,这是什么意思?是癌细胞又死灰复燃了吗?”最近,科普君在后台收到了这样一条患者留言。
这位“焦急”的乳腺癌患者无疑是将钙化灶的出现与癌变化划上了等号,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若想知晓其中缘故,我们还得追根溯源,从乳腺“钙化灶”的形成说起……
一、钙化灶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钙化灶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人体内钙盐的沉积。据统计,在乳腺癌患者中,30%~50%伴有钙化灶,钙化灶的形成既有可能与癌细胞有关,也有可能只与乳腺细胞有关。
具体包括乳腺细胞中钙、磷丰富且代谢能力强,患者肿瘤细胞变性和坏死以及肿瘤快速增长、乳腺细胞生长活跃等因素所造成的钙盐沉积[1-3]。
图片来源:摄图网
那么这位患友的B超检查单上的乳腺钙化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实际上,这只能表示该患者的乳腺组织存在不同性质的病变,至于病变性质是恶性还是良性,则需要结合钙化灶的大小、形态、数目、分布、密度等特征性来判断,不过目前临床上大多数乳腺钙化都属于良性钙化,所以患者们也不必过于担忧[2]。
既如此,如何才能准确判断钙化灶的良恶性呢?光靠B超检查可能还远远不够~
二、钼靶X线检查、判断钙化灶性质的火眼金睛
想要明确检出的钙化灶是良性还是恶性,光靠B超检查可能还远远不够,还需遵医嘱接受进一步的乳腺钼靶X线检查,这是为什么呢?
与乳腺钼靶X线检查相比,乳腺B超检查准确度不高,所能检出的乳腺钙化灶大小通常在0.5mm及以上,且病变性质大多为良性,如乳腺纤维囊性病变等,较难检出大小在0.5mm以下的乳腺微小钙化灶,可能会造成漏诊,而乳腺钼靶X线检查则在发现钙化尤其是微小钙化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能够清楚分辨钙化的形态、大小、数目及分布。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因此患者若经超声检出了钙化灶,往往还需遵医嘱接受更为灵敏的乳腺钼靶X线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良恶情况[4-5]。
那么哪些检查结果提示钙化灶存在恶性可能呢?
三、钙化灶是良是恶,关键要看这6点
1、看大小——细小、不均匀
良性钙化灶多较粗大,直径大多在1mm以上,且钙化的个体差异较大;而恶性钙化灶大多细小,直径往往小于0.5mm,且大小不均匀。
2、看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
良性钙化灶的形态一般比较规则,有粗大颗粒状、“爆米花”样、粗棒样、“环形”、沙砾状、斑片状及圆形钙化等,部分呈融合状、边界较为清晰。
而恶性钙化灶的形态则十分多样,有细沙样、断针样、线样、短杆状、分叉状、蠕虫样钙化等,边界较为模糊。
3、看数目——较多、无法计数
良性钙化灶一般数目较少,颗粒粗大;恶性钙化灶一般数目较多,甚至无法计数。
4、看分布——线样、段样
钙化灶的分布主要有5种模式,分别是弥漫性、区域性、团簇状、线样、段样分布,其中线样、段样分布的钙化灶危险性较高,可能代表存在恶性肿瘤。
Tips:
①弥漫性钙化灶:钙化灶随机分布在整个乳腺内;
②区域性钙化灶:钙化灶大量分布于较大腺体的组织内,最大径>2cm,且不局限于一个导管系统;
③团簇状钙化灶:相对较少的钙化灶占据一小体积的乳腺组织;
④线样钙化灶:钙化灶沉积物沿着导管分布;
⑤段样钙化灶:钙化灶分布于一个或多个导管及其分支
5、看密度——高低不均
良性钙化灶的密度一般较高且均匀;恶性钙化灶的密度则高低不均。
6、看部位——乳腺实质
良性钙化灶多出现在机体的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大汗腺、皮肤等部位;而恶性钙化灶则多出现在乳腺实质内(如乳腺小叶腺泡、乳腺导管内等)及病灶周边的坏死碎屑内。[2-4]
若B超或钼靶检查结果提示钙化灶为良性,患者则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观察钙化灶的形态与分布等是否发生变化。但若结果提示钙化灶可疑或高度恶性,则应谨遵医嘱接受穿刺活检或直接手术取钙化灶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The End
总之,乳腺钙化灶的出现的确是乳腺癌常见的直接征象之一,不容忽视,但我们并不能将它与乳腺恶性病变划等号,因为即便是钙化灶亦有良恶之分,须得进一步接受乳腺X线钼靶检查甚至活检来明确病变性质,还不快快收藏起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