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肿瘤患者怎样才算“治好了”

罹患肿瘤,谁都渴望被“治愈”。但即便成功走出了医院,许多人也“心里打鼓”,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算好了。

我们曾经采访过一位罹患子宫癌的S女士。即便已经成功完成根治手术好几年,医生也早已正式宣告:“你现在已经很好了,已经是个能重新工作的健康人了”,她也依旧认为自己没有真正的“治愈”肿瘤,因为肚子上长长的刀口,也因为术后偶尔“漏尿”的小毛病,也因为有邻居说她的脸用过激素药后“肿肿的”,和常人看起来不一样。这些小问题一直将S女士困在了“癌症患者”的身份上。

但也有乐观的人,W先生即便身上还带着肿瘤,吃着靶向药依旧为了工作东奔西跑。他坚持认为自己“治好了”。按他的话说:“都查出来两三年了,能跑能跳,我不说谁都看不出,怎么就不能算治好了呢?”

——所以怎么样才算肿瘤治好了呢?今天我们就来用医学的观点来讲讲。

一、肿瘤治愈的标准

①肿瘤完全消失:

肿瘤在患者体内制造最明显的“产物”就是肿块。如果根治手术成功,通过B超、CT、磁共振、PET-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镜下的病理学检查中不再能发现肿瘤的存在。

②因为肿瘤带来的临床表现消失:

大部分肿瘤患者都是因为“病痛“以及其他不适才来检查就医的。肿瘤会带来不同部位的疼痛、发热、淋巴结肿大以及消瘦等癌因性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谓痊愈,至少要这些症状消失、让患者不再忍受病痛。比如肺癌患者不再咳嗽、咳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肠癌患者不再便秘、腹泻、便血、贫血、恶心呕吐等。

③各项指标正常:

每月检查的各项指标就像是一份健康答卷。如果血常规、尿常规、甲状腺等各项检查指标长期正常,尤其是各项针对恶性肿瘤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没有异常,就可以初步认为情况被稳定控制中。比如鼻咽癌要着重关注EBV DNA,结直肠癌关注CEA,前列腺癌关注PSA,肝癌关注AFP等等。如果如果这些指标没有异常,一般表明肿瘤至少没有在现阶段复发、转移。

④除了上面的三条,还有一条也至关重要,就是:时间。

恶性肿瘤比起良性肿瘤最让人担心点就在于复发和转移。由于现代医学的局限,我们很难提前去预测一位患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以及会在哪个时间段发生这些事情。我们只能将其交给时间,通过定期的随访、复查来跟踪观察。

这种说法,好像是给每一位患者头顶都悬了一把利剑。但好在通过长期的临床数据分析,我们也总结出一些肿瘤关于复发的时间规律。

对于大多数癌种,在根治治疗之后的1-2年间,是复发高峰阶段。如果根治治疗后三年之内不复发,病人的复发和转移的几率也就会明显地下降(有数据统计,约有七成的复发是发生在术后1-3年间);而在根治治疗五年之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会进一步降低,大部分肿瘤五年后复发的几率都是个位数。所以在临床上,我们通常认为在根治治疗之后五年不复发的患者就是“临床的治愈”了。

二、肿瘤治愈的另一个“样子”

其实能在早期发现肿瘤并成功进行手术根治的患者少之又少。除了上面所说的那部分幸运儿,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在中晚期才发现肿瘤,已经失去了将肿瘤彻底根治的可能性。把肿瘤“治好”、”控制住“,无病痛的实现带瘤生存,才是大部分中晚期患者更合理的诉求。这也是治好肿瘤的另一种形式。

①带瘤生存是什么?

并不是所有带着肿瘤的人都叫“带瘤生存”,所谓的“带瘤生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经过全身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自身免疫保护功能已大于肿瘤扩散能力,因此肿瘤进一步缩小,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不再扩散转移,病情稳定。

·一系列由于肿瘤带来的癌性症状,例如出血、癌痛、持续低烧等问题也消失了,病人处于能独立工作和生活的良性状态,能基本恢复生病前的生活状态。

——现在我们经常说肿瘤不是绝症而是慢性病,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已经能通过药物控制,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目前已经有许多带瘤生存20年以上的案例。我们也可以将恶性肿瘤想象成另一种形式的“高血压”——高血压也无法完全治愈,需要患者长期通过服药以及饮食运动调理等方法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血压能够常年稳定在正常范围的结果。许多恶性肿瘤也是这样。

中晚期癌症病人,即使出现大量胸水、腹水或骨转移肝转移等情况,如能及时进行全身有效的抗肿瘤综合治疗,大部分病人仍可获得长期带瘤生存。对此,《临床肿瘤治疗决策的思考》中有这样一段话:

与肿瘤苦斗并不一定能赢,与之和平共处可能使生命质量更高。肿瘤发展到中期和晚期作为医生应该明白大多数患者并不应该再追求根治而是应当实事求是的根据患者体能进行治疗。要教会患者接受肿瘤在体内与人和平共处的这个事实。这不仅能延长生命、还能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②对于带瘤生存的患者,日常哪些身体情况可以证明病情稳定?

没有出血征象:

癌细胞其实就是身体内的“异端分子”,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给身体制造各种破坏,比如,肿瘤体坏死往往会引起局部小量的出血,若癌细胞侵蚀周围的血管,则会导致大出血。所以,没有“出血征象”是判断患者病情稳定的标准之一。

身体消瘦的情况得到控制:

癌症的生长会消耗人体内的营养,所以病人体重下降通常是癌症的体征之一。例如胃肠道肿瘤,到了晚期近80%的患者都有营养不良的问题。所以癌细胞与人体的战斗也可以看作是关于营养的“争夺战”。如果患者逐渐开始“长肉”,体重回归到正常水平,也能证明在人体与肿瘤的对抗战中,我们逐渐开始占上风了。

没有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当肿瘤过大挤压侵犯到周围组织时,或是出现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疼痛的症状会非常明显。另外癌症病人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这在临床上称为“癌瘤热”。所以经过治疗后,疼痛得以缓解、控制、癌因性发热的情况减少,往往预示着病情趋于稳定。

从这个标准来看,不论是根治手术已完成数年的S小姐,还是带瘤工作,觉得自己与常人没什么不一样的W先生,肿瘤都已经“治好”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相较治疗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他们的生活重心也可以脱离出医院与家两点一线的抗瘤战役。他们能分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的家人、兴趣以及工作了。相信如果能摆脱罹患肿瘤所带来的“病耻感”与忧虑,必能拥抱美好的春天~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