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很多人都被一则新闻刷屏了:美国俄亥俄州危险化学物质氯乙烯泄漏。
被部分喜好标题党的媒体称为“切尔诺贝利事故2.0”,宣称大量一级致癌物氯乙烯的扩散,将导致发生事故的小镇成为“死地”,几公里以内的鱼虫花鸟全死了,同时未来将因此产生大量癌症患者。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癌症科普媒体,对于此次流传甚广的流言,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
此次美国氯乙烯泄漏事件,所造成的的危害绝非危言耸听的“切尔诺贝利2.0”,但也并非全无影响,仍有可能对当地的生态产生一些深远危害。
我们先来回顾这次事件:
2023年2月3日,美国俄亥俄一个有4800名居民的小镇附近,发生货运列车出轨事故。一列运载着危险化学物质“氯乙烯”的货运火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脱轨,进而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日的火灾。
这列脱轨的列车共有100节车厢,其中有50节脱轨,20节装载的是化学危险品,5节车厢装载的是危害巨大的氯乙烯。发生火灾后,现场燃起熊熊大火,车厢遭到浓烟烈焰吞噬,烟雾笼罩全镇。
具体情况有多严重,下面的小视频就可见一斑:
如此浓烈的烟雾,恍如末世降临。浓烟甚至能在气象雷达上显示,还飘散到附近小镇:
事故发生后几天,为了妥善处理危险化学物质泄漏带来的问题,运载公司诺福克南方(Norfolk Southern)及当地政府部门做了两件事:
- 紧急疏散方圆数公里内的数千位居民
- 将火势控制在受控燃烧范围内,在监控下逐步释放燃烧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
2月9日,当地环保部门发布通告,认为疏散区内外的空气已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目前在在火车脱轨的地点检测到了有害物质,但在出轨地点之外没有,结论是接受疏散的当地居民已经可以正常返回家中了。
有害物质氯乙烯泄漏,“有些影响,但没那么大影响”
我们先谈谈这次主要的危险化学物质氯乙烯。
这次事故中泄漏的氯乙烯(Vinyl chloride,化学式为C2H3Cl)是一种危险化学品。
在室温下,它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有毒气体。它在工业上的运用广泛,最重要的一个工业用途,就是用于生产聚氯乙烯(PVC,即我们常说的工业塑料),制造胶黏剂、涂料、食品包装材料、建筑材料,还可用作染料及香料的萃取剂。
虽然它的衍生物范围非常广,但它本身是有着强烈毒性的。
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致癌物清单中,氯乙烯被列为“一类致癌物”,与酒精、甲醛、烟草等常见的一级致癌物并列。
另外,它的浓度越高危害越大。高浓度的氯乙烯可以造成急性中毒,例如头晕、恶心、心律不齐甚至呼吸衰竭。而如果长期接触氯乙烯,则可能引起多种肿瘤、慢性肝细胞损伤、肝炎、肝硬化、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
这是氯乙烯可能造成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当地采取了燃烧的方式解决氯乙烯可能带来的影响。
经过咨询专业化工人士,我们得知氯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氯化氢的水溶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盐酸。
同时,氯乙烯燃烧还会产生光气和二噁英。
光气急性毒性很大,但易水解,长期危害不大;二噁英致癌致畸致突变,难以降解,还会生物富集。
因此,在一些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事发地的车辆经过雨水后,车身塑料件出现了很多腐蚀的痕迹:大量燃烧产生的氯化氢与雨水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酸雨,对车身造成了腐蚀。
酸雨同样对人体有害,但其致癌风险,已经较氯乙烯大幅下降了不少。
当然,尽管采取了燃烧的处理措施,前期已经扩散或是浸入土地的氯乙烯想必是难以清除了。根据查询医学文献,我们发现氯乙烯气体在大鼠动物实验中的慢性中毒的条件是:在低浓度气体中连续吸五个月。
而氯乙烯本身在光照、受热的条件下会快速分解,很少会在环境中长期残留。也就是说后续挥发的氯乙烯可能会在当地持续存在一段时间,产生对人体的威胁,但所幸泄露地点在室外,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人体长期吸入”的情况,挥发时间一般也不会长达5个月。主要需要注意的是二噁英、光气等。
因此,这次氯乙烯泄漏的事件,势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对人体也会存在潜在的长期影响,但被夸大为“切尔诺贝利事件2.0”,显然是有些离谱了。
吃瓜的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管怎样,远在大洋彼岸“吃瓜”的我们,是不必担心此次美国泄漏的氯乙烯对我们造成什么实际影响了。
但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并非完全接触不到氯乙烯。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氯乙烯最多最大的场景就是:吸烟或是接触二手烟(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及三手烟(吸入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残留物)。
烟草这类“消遣”方式,真的可谓五毒俱全,无论是哪种致癌物质都离不了它。除了氯乙烯以外,烟草中存在50多种致癌物质,甚至存在放射性元素钋,随着烟雾进入肺部后,这些微小颗粒就成为了一个个吸烟者肺中的小型「放射源」。对老烟枪而言,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就相当于1600多次胸部X光片。
又回到了老生长谈的话题:戒烟。
无论什么样的吸烟方式都是有害的,具体在本篇科普文章来说,烟民很很有可能一边在通过吸烟吸入氯乙烯,一边在感慨美国人民即将遭受氯乙烯的毒害。
所以,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真不是说说而已。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