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
「专家点评」
当下,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从谈“癌”色变到积极配合治疗中,有些患者逐渐走入了过度治疗的误区。
由于患者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期待值不断增加,甚至对于一些非恶性疾病也要求当做恶性疾病“预防性治疗”,过度治疗的隐患也开始增加。过度治疗无法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不仅徒增医疗资源耗费,还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这篇科普文能让我们在医者仁心、救死扶伤、钻研医术、关心患者之余,与患者一起避免过度治疗,希望能够让肿瘤患者受益。
“永远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太多”,这是希波克拉底给医生留下的警世恒言。
但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我们在治疗时总是难免“做得太多”,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诚然,治疗是有利于疾病恢复的,但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害人不浅,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过度治疗这件事。
▍什么是过度治疗?
过度治疗是指医生给予患者的治疗,超过本身治疗的需要,造成不必要的机体损害和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放宽住院和治疗标准、扩大手术/治疗范围、过度医疗保健等¹。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治疗不能完全归咎于医生,一般包括以下原因:
受传统观念“肿瘤=死亡”的影响,罹患肿瘤的患者及其家属容易陷入病急乱投医的误区,选择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治疗,往往会选择更多的治疗方式、更贵的药品、杀伤力更强的疗法。
例如有的肿瘤患者,除了标准治疗外,还会选择自己购买中药、补品,甚至求助于“祖传秘方”,或者要求医生增加化疗周期,延长药物使用时间,造成过度治疗。
事实上,许多肿瘤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例如乳腺癌等,只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治疗,就能获得很好的疗效和很长的生存期,我们不需要过于担忧。
医生造成的过度治疗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因素,即治疗不规范和患者及家属的压力。
由于我国医疗水平不均,即使许多肿瘤都有权威指南指导治疗,仍很难保证所有的肿瘤患者都得到标准治疗,容易出现治疗不规范,主要表现为²:
-
根据经验扩大治疗:例如扩大适应症、增加剂量和周期等。
-
为追求疗效扩大切除范围:一些医生为了追求根治,扩大手术范围,但在许多时候,扩大手术范围并不会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反而因为手术损伤,影响患者生活治疗。如直肠癌中,为了追求根治,增加直肠肠管切除长度,使患者失去保肛的机会。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同样会受到患者的影响,许多患者、家属为了彻底治疗疾病,难免会给医生压力,“诱导”甚至“逼迫”医生,进行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治疗,造成治疗过度。
目前的医疗技术已然十分先进,但在肿瘤治疗中,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仍不够精准,难免造成病灶之外的机体损伤。
▍过度治疗的影响
由于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增加化疗、放疗次数和范围,难免对患者机体造成损害,引起不良反应加重,如脱发、白细胞数低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过度治疗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对患者造成的经济压力,许多不必要的治疗所带来的高昂费用,使患者不堪重负,轻者经济压力增大,严重者甚至倾家荡产。
过度的治疗会带来“望不到头”的感觉,长期、重复的治疗容易让患者出现焦虑、压抑、痛苦等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就会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生活造成影响。
▍如何避免过度治疗
作为患者来说,医疗技术等都是我们不可控的内容,我们只要相信专业医务人员和医学技术即可。例如现在越来越流行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为更多的直肠癌患者带来了保肛的希望。
我们自身可从以下几点做起,防止过度治疗:
在治疗时,如果是基础、较轻的疾病,我们可选择在基层医院就诊,以有效节约时间,节省支出。
如果是肿瘤等较为复杂的疾病,则需要到更加权威的专科医院就诊,这些医院有着更专业的专家团队、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不仅能让我们得到标准的治疗,还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了解疾病和自身状况
在诊疗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学习相关医学知识,对自己的疾病状况、身体状况都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在治疗过程中“抓瞎”。同时也不应该过于急躁,盲目让医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增加治疗。
有一些疾病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例如:
甲状腺小结节、窦性心律不齐、肺微小结节(<5mm)、肺钙化灶、肝囊肿、肾囊肿、慢性浅表性胃炎、乳腺增生、肝血管瘤等³
实际上,在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这些疾病都不需要吃药、手术,只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善饮食、运动、调节心态、定期复查即可。
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心态,许多患者对医生和医院抱有敌意,更愿意接受一些“神医”、“祖传秘方”,但不正规的治疗反而会造成疾病恶化,到头来还会增加治疗的压力。
其次,我们要学会接纳姑息治疗。顾名思义,姑息治疗指对患有无法治愈的严重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全面评估,从身体症状和精神心理上,提供全面的帮助,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怀的一种疗法,不等于放弃治疗。
当针对疾病本身的治疗并不能给患者带来好处,反而会加速疾病恶化、造成机体损害时,我们可以选择进行姑息治疗,让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存期得到延长。而不在疾病本身的治疗上,大费周章。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量的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心态,对我们的身体、心理都大有裨益。如果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自然能减少去医院的机会,也就不会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了。
虽然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但我们要认识到,过度治疗不全归咎于医生,不能因此失去对医生的信任。
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与我们到医院去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仍要遵从专业医生的指导,积极进行治疗。如果抵制治疗反而会引起治疗不足,严重影响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
颜昕 教授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
厦门大学外科学硕士
-
福建医科大学,厦门医学院兼职临床教师
-
执业药师
-
健康管理师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委员
-
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乳腺外科进修
-
2021年受指派到宁夏中卫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担任科主任
-
擅长乳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乳腺炎症等疾病诊断治疗,肿瘤根治切除、保乳整形、微创手术,及乳腺疾病个性化综合治疗
-
在乳腺肿瘤领域发表多篇科研及科普论文,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
参考资料:
[1]钟华. 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与避免[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20(1):2.
[2]王锡山. 恶性肿瘤的\”治疗过度\”及\”治疗不足\”[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 5(1):3.
[3]胡洋. 这些疾病避免过度治疗[J]. 健康时报, 2022, (13):1.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