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为什么百姓觉得医改后幸福感下降,官方却说是长期提升?

本文以武汉市本轮医改为例,给大家详细解读,为什么百姓觉得医改后获得感下降,而医保局回复却说看病群众的医疗负担将会减轻,成为长远的获益方!

那中间的症结在哪里呢?

1-基础认知:本轮医改采用的是降低医保个人账户返现方式,搭建门诊统筹基金池,进而实现有医保的者,人人可以实现门诊看病报销待遇!

2-历史状况:改革前只有有慢性病/重症的参保人员享有门诊看病买药报销待遇,其他人只要没有住院,花再多钱,一分也报销不了,全部自费!而且自己的医保卡只能给自己用!

3-改革之后:每个人的医保卡可以给全家人共用,如子女、配偶、父母!同时,各人人员分类调整如下:

a.对于灵活就业退休老人,原来医保卡每月返现260,现变成66元,一年无病的话,权益减少约2400元.这部分钱,转移到门诊统筹基金池了!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百姓觉得医改后幸福感下降,官方却说是长期提升?

b.对于单位就业退休老人,原来医保卡每月返现依据缴费基数约5%计入,如200元。现按照当地上年度养老金平均水平2.5%定额计入,如本次为83元!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百姓觉得医改后幸福感下降,官方却说是长期提升?

c.对于单位在职人员:原来根据年龄,浮动依据缴费基数打入个人账户,现一律按照2%计入,且单位部分进入门诊统筹基金池!如下图:

为什么百姓觉得医改后幸福感下降,官方却说是长期提升?

d,对于灵活就业在职人员:原来按照年龄,依据缴费基数,浮动打入个人账户。现在打入为0。不再打入!

为什么百姓觉得医改后幸福感下降,官方却说是长期提升?

综上可见,所有人的个人账户收入都下降了,却换来了所有参保人员的门诊统筹报销待遇!

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实际,计算当年权益减少金额,再通过门诊报销待遇,才可以实现医保待遇平齐!

案例说明:

1.40岁单位在职人员王某,缴费基数是4775元,原来每月按3.4%计入,现在按2%计入,则一年减少账户金额:

4775×(3.4%-2%)×12=803元,

因此依据各级别医院门诊报销待遇计算(见上文对应人员门诊报销图),比如去一级医院社区卫生院看病买药,由于全家可以共用一张卡,那么她们家:

(1703-700)×80%=803元

也就是说,她们家今年门诊看病买药花费1703元,就能与医改前待遇平齐,再多花费的话,他们家能成为医改受益方!

很显然,结合当下我国国情,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上有老下有小,一年下来,全家达到1703元的看病买药花费,基本难度不大!

(其他人员,依据上述思路,可一一计算,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

群众觉得医改后,账户收入减少了,进而获得感下降了,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百姓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所致。

这也和新政实施初期,群众没有实践经验,有必然关系,同时,叠加官方政策解读宣讲不到位也有关!而作为官方,他们深知自己改了什么!

因此就出现了官方觉得自己积极作为为群众着想了,而百姓却不买单的尴尬局面!

看完本文,看懂本文的读者,我相信就会支持这次医改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