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岩,是传统中医的一个病种。
早在我国宋金时代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就有颇为详细的论述。
而到了元明清各代医家又有较大的发挥。
其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为主。
古人观察到:初起如豆,渐如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坚如岩石,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晚期肿如堆粟,或如覆碗、如巉岩,久则破溃,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 则臭,痛连胸腋,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此疾以妇人为主,男子偶见。
上述症状与体征和现代医学中乳腺癌的表现极为相似。
因此可以为现代治疗乳腺癌提供治疗思路。
中医对乳岩的病因病机多整体出发,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分析。
认为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外属足少阳胆经。
乳岩的形成多为七情所伤,血气枯槁,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经络枯涩,痰气郁结,阴极阳衰,患难惊恐所致。
男子多由房劳,耗伤肝肾。
妇人多由郁怒亏损肝脾。
同时发现尼姑及孀居的妇女患此症者较多。
说明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是有其传统特点和独到之处的。
历代医家在长期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乳岩的治疗大法概括起来有疏肝清热、清肝解郁、养血。调肝、益气养荣、清气化痰、大补气血、健脾和胃等等。
其次艾灸法、敷贴法、气功导引法亦多有应用。
元代朱震创制青皮甘草汤。
清代王洪绪创制犀黄丸。
张璐倡大剂人参治法。
蒋宝素用龙胆泻肝汤。
傅山、高思敬用化岩汤治乳岩,曾多获奇效。
另外,情志疗法,所谓“怡情自释,把生死之度外,可使心清神安则有可安之理”等疗法也多为历代医家所采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不过对于乳岩的治疗法则也 存在不同学派的争鸣。
如王洪绪主张使用犀黄丸、阳和汤。
而马培之持反对意见,认为乳岩阳和汤断不可服,服之是速其溃,溃则百无一生;犀黄丸中因有乳香、没药、麝香辛芳温燥更当忌投;惟逍遥散最为稳妥。
在治疗禁忌中,不少医家 反对攻伐,严禁开刀,“开则翻花最惨,万无一活。
这些治法和禁忌值得现代医家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