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可供使用的升白针包括短效、长效升白针两种,短效的比较好理解,所谓长效升白针指的是在一个治疗周期中仅使用一次即可以满足升白针作用效应的药物。他们的使用目的都是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功能,适当地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改善白细胞的降低程度,减少感染风险的发生。
在临床过程中,对于升白针的使用其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只是这些内容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临床医生,也就是你的管床医生来进行评估、评价、把握和具体使用、实施的,这其中的标准和尺度也是非专业人员所不能及的。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除了需要注意听从管床医生的安排以外,剩下的就是要关注一些具体细节的实施,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情况,保障治疗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预防性使用短效、长效升白针,可能是最大程度获益的治疗模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粒缺合并发热的出现,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或者是已经发生过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来说意义更大。升白针的使用一般都是在化疗结束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
对于预防性使用升白针,既不要过分提早使用,也不建议过分的拖后使用,临床上之所以强调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段内使用,主要还是为了在保证及早接触到治疗用药的基础上,又不会因为太早使用,而导致化疗药物对升白针新近刺激而产生的幼稚白细胞产生强大的杀伤作用,发生这样的损失则是巨大的,也是适得其反的,会给患者未来的治疗安全带来无尽的潜在危险,甚至是进一步加重骨髓抑制的影响。
对于治疗性使用升白针的患者,使用长效、短效均可以,一般来说,白细胞下降1-2级,尤其是1级下降的时候,管床医生们会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根据治疗存在的危险预测因素,距离下一次的治疗时间等因素来考虑是否需要给予必要的处理。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白细胞下降都需要立即注射升白针的,因此,“听医生的”这句话还真的是有些道理。对于那些3-4级骨髓抑制的患者,则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对于那些因为上一次治疗而导致的骨髓抑制发生,白细胞数量下降未能达到正常水平,眼见着下一次的治疗时间又到了,需要注射短效升白针的患者,常规的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在升白针的使用后应尽量与未来接触化疗药物的间隔时间拖到24小时以上,否则可能会出现骨髓造血功能的损伤。
短效升白针也好,长效升白针也罢,在其临床使用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患者的体重进行给药剂量计算的。对于长效升白针来说,2周、3周给药类型的治疗方案都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每周给药方案则不建议使用长效升白针,防止出现损伤骨髓造血功能。长效升白针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稳定性、方便性、持续有效作用时间等优势,这些都是短效升白针不能企及的。从治疗性价比的角度上,其经济账也不逊色,是值得推荐的有效剂型。
对于升白针的使用,也是要适可而止,随时监测白细胞的水平,维持白细胞水平在10×109/L左右即可。而长效升白针的使用也同样需要注意这些内容。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