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升白针怎么使用(1)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抗肿瘤治疗中最为常用、最为基础的治疗方式,对于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来说,根治性化疗具有完全治愈肿瘤的作用。化疗药物又称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是,化疗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特异性,也会对身体中部分生长、增殖最为活跃的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毒性反应。在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毒性反应就是骨髓抑制。

在化疗药物所导致的骨髓抑制中,可以影响很多血液学成分,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等,其中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的影响最为常见和危害巨大。

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下降具有着极大的治疗风险,这主要是因为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50%-70%,也是预防机体发生感染的重要成分。骨髓抑制反应中的白细胞下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下降,会导致患者感染风险的增加,这也是引发骨髓抑制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当中性粒细胞水平出现极度下降,即计数低于0.5×109/L时,临床上称之为粒缺状态。在粒缺状态时出现发热,单次体温>38.3度,或者是间隔2小时以上测量2次体温均大于38度时,则称为粒缺合并发热,这属于肿瘤化疗后急症。以此为主要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死亡率约为10%左右。更为关键的是,部分患者也会因为化疗后严重的骨髓抑制而被迫实施治疗药物减量,或者是放弃了有效的治疗方案,这样就会给疾病的诊疗带来极大的损失。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道理,那就是虽然面对着药物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毒性反应,该治疗的疾病还是需要治疗的,该使用的药物还是需要继续使用的。那么,应对化疗药物所导致的骨髓抑制反应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上个世纪末,集落粒细胞刺激因子和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的发现与临床应用可谓是肿瘤内科诊疗领域的一件大事。面对着这样的两个名字你是不是有些一时反应不过来,当我说出他们的“小名”的时候,集落粒细胞刺激因子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升白针”,而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则是“止吐针”,这样说来你是不是就会觉得他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两种药物的临床使用,给肿瘤内科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安全保证和治疗舒适程度的提高,也为肿瘤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好的保障。

化疗药物导致骨髓抑制的发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个别药物以外,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的风险与化疗药物本身、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肿瘤患者自身状态等因素直接相关。

因此,在评估、预防和治疗使用升白针的时候,需要对疾病的诊疗进行综合性评价。这其中的内容包括化疗方案的药物组成、单药方案还是联合方案、给药方式、给药的剂量与强度、治疗的周期设计等,涉及到患者方面的内容则包括年龄、身体状态、体力状态、基础疾病、肿瘤疾病的分级、分期以及既往抗肿瘤治疗毒性反应等多方面内容。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