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医家 丨 张建伟: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

古有范仲淹,胸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天下大志。而今,在上海却有一位“不为良相”,放弃一方检察官之职,一心继承世家医学,“宁为良医”的中医专家。这位身形清矍,精神矍铄的老专家和蔼可亲,非常受病患的欢迎,自从开诊以来,病人络绎不绝,更得到新病人的啧啧称赞。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张氏中医”的第六代传人——张建伟

六代传承 仁心不改

说到张建伟医生和张氏中医,现在很多梅陇地区的老上海都倍感亲切;张氏诊所开设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梅陇中医世家”在梅陇地区可是流传已久张氏诊所盛名在外,直到现在很多老人家还对这满门杏林记忆犹新,赞不绝口。父亲张学能教授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关闭张氏诊所,择优竞聘进入是中山医院中医科,属于科室开山鼻祖。

张建伟父亲张学能主任(左)生前为老闵行地区病患义诊

张建伟医生的爷爷张志廉在世时就是医术高超的中医专家;父亲张学能更是中山医院中医内科的专家、教授,坐诊70年,直至96岁辞世;叔叔张学勤则是龙华医院的伤科专家。

在如此家传之下,张医生从小对医学耳濡目染,埋下了要当医生,治病救人的志向。后来,他经历了文革动荡,带队上过山下过乡,当过校长,也做过检察院的检察官,但这些都没能动摇他的求医之心,并在恢复高考之后考入梦寐以求的医学院校,最终回到从医之路。毕业后入中山医院继承家业,跟随其父,共同他们的杏林之志。

张建伟(左)与其父亲张学能合影

从医几十年,张医生自有一套医者心得,他在诊疗中讲究医患平等,相互尊重,穷尽所能服务患者。他说:“现在的医患关系,看似医强患弱,因此医者更当耐心细心,胸怀悲悯,心无旁骛地做好本职工作。《大医精诚》说得好‘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作为医生诊治疾病,就应该先心平气和、不浮不躁,心里也没有贵贱、穷富、高低的分别心对待求医之人。”正是这样一种仁心仁术的为医大德,令他倍受病患的尊重与喜爱。

循古探今 施诊入微

张氏中医有一本必学的医书——《脾胃论》(金元四大名医,脾胃学术创始人李东垣著作),这也是张氏尤其重视人体胃气充盛所遵循的医之根本。古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以胃气为本”等说法。所谓“胃气”大概相当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消化能力。

所以在具体诊治时,张医生重视辨证论治,穷尽古人治法和张氏祖辈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病症综合,开出最佳处方,以求在治疗中提升胃气,常常将保护胃气放在首位。他认为胃气盛,消化功能正常,才能吸收药物,吸收食物营养成分,达到阴阳平衡,改善症状,促进健康。

张建伟医生细心为病患写医嘱

在日常诊疗中,张医生擅用小方、巧方,更常常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治未病”,始终贯彻预防在先,治疗在后的原则。因此除了开中药处方外,他还常常开第二处方。比如便秘患者,除了常规中药处方外,还会收到另一张处方,上面详细写着:

张医生以此方法来细心叮嘱病患用药以外的养生提示,让他们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结合方剂,以求更佳的治疗效果。

潜心难症 妙手除疾

在多年的临床过程中,张建伟医生潜心于各种疑难病症的研究与治疗,通过辨证与辨病,不断变化与提升运方施治之术,汲古运今,解人顽疾。如运用健脾利尿,清热解毒(消炎)的中药方治疗无名胸积水;在胃肠道疾病上,善用脾胃学术,应用明代医家李中梓的“泄泻九法”,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还有泌尿系疾病,如泌尿系结石的中药治疗都有独特方法。

除此之外,张医生在中医妇科方面也深得名师真传,先后师从乐秀珍、朱南孙名医的同时,自己还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疏肝化瘀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张建伟医生临床发现凡正盛邪实,单纯气滞血瘀的患者,疗效高于兼夹气血亏虚的患者。

在总结自己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心得时,他认为此症属中医“癓瘕”范畴,在治疗中,因从疏肝着眼,以化瘀消瘤为目的,主张慎用止血药。许多实验证明,肿瘤患者的血粘度明显高于常人。因此治疗肌瘤都离不开活血化瘀、降低血粘度、改善内环境,因以疏为主,而非堵,从而逐渐达到消瘤的目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