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术前钼靶发现左乳外上象限多发钙化,笔者为患者实施腔镜下乳腺外上象限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乳腺柱状细胞变伴多灶微钙化”,患者很担心,害怕会变癌、会复发。
其实乳腺柱状细胞变是良性病变,不用紧张,术后可以随访观察。
钼靶:左乳外上象限多发钙化
结合本病例,笔者给大家谈谈:什么是乳腺柱状细胞病变?
什么是乳腺柱状细胞病变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CCLs)是指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立方状导管上皮细胞被柱状上皮细胞取代,表现为腺泡囊状扩张,它包括柱状细胞变(CCC)、柱状细胞增生(CCH)、柱状细胞不典型增生/不典型扁平上皮病变(FEA)等一系列不同增生程度的病变,柱状细胞表现为一层或两层或多层,通常与微钙化伴存。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的分类
1、柱状细胞变(CCC):单层柱状细胞排列在扩张的腺泡内(也曾被称为盲管腺病),细胞常小于2层,排列有极向,核多形性不明显,无核分裂象,可见无定型颗粒状钙化。
柱状细胞变(CCC)
2、柱状细胞增生(CCH):柱状细胞细胞增生、拥挤、多层(>2层),排列有极向,无复杂的组织结构,常伴有核深染,细胞丰富的区域可有突起形成,呈鞋钉样细胞,常有沙粒体样钙化。
柱状细胞增生(CCH)
3、柱状细胞不典型增生/不典型扁平上皮病变(FEA):出现更复杂的柱状细胞增生,细胞为低级别或细胞学非典型性,胞核/胞质比增加,有时见核分裂象,腺泡内被覆一层或多层无极性的增生一致的上皮细胞,呈现细胞假复层表现,细胞簇集形成小突起或微乳头(但不形成真正的微乳头结构),常有沙粒体样钙化。免疫组化为CK14或CK5/6缺失,ER表达强阳性。一般被认为是低级别乳腺癌(包括ADH/DCIS)的前期病变。
轻度非典型柱状细胞增生常表现为出现小的离散性微乳头状结构,失去极向排列,也称平坦型上皮非典型性增生。
轻度非典型柱状细胞增生
中度至重度不典型柱状细胞增生表现为更复杂的生长方式和更复杂的组织结构类型,更明显的细胞极性紊乱,细胞假复层表现,细胞簇集可形成突起。
中度不典型柱状细胞增生
重度不典型柱状细胞增生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的风险
柱状细胞不典型增生/不典型扁平上皮病变(FEA)一般被认为是低级别乳腺癌(包括ADH/DCIS)的前期病变。
如果乳腺柱状细胞病变基础上出现结构复杂性的导管内增生,如出现筛状结构、刚性细胞桥和真正的微乳头时,须诊断非典型导管增生 (ADH)或导管原位癌 (DCIS),会发现“Rosen三联征”。
DCIS伴非典型柱状细胞增生
DCIS伴非典型柱状细胞增生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CCLs)常与ADH/DCIS以及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同时存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发现CCLs病变时要注意寻找可能的伴发病变。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