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肝大国,不仅肝炎患者多,肝癌患者也较多。许多人在体检中或者住院常规的检查中发现自己的肝上有肿块,一般通过做B超和CT发现的,并因此而产生恐惧心理。那么,肝脏包块到底是什么?它和肝癌有何关系?
肝脏上长的包块,可分良性和恶性。
1、常见的肝良性病变
良性的包块和肿瘤样变有肝囊肿、肝海绵状血管瘤、局灶结节性增生、肝腺瘤、胆管错构瘤、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肝脂肪瘤、肝炎性假瘤。
1)单纯性肝囊肿是由胆道内皮衍生的先天性发育的良性病变。大的,有症状,合并感染的肝囊肿需要治疗。可进行经皮抽吸和用酒精硬化治疗。手术切除或袋型缝合术。
2)肝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多个薄的纤维性基质支撑的衬以内皮细胞的血管腔组成的良性肿瘤。症状明显或较大的病变可手术切除或微创治疗。
3)局灶性结节增生是由局部血管异常增生反应引起的肝良性肿瘤,自然病程及预后很好,很少需要手术,有症状的肿块可进行治疗。肝腺瘤大于5厘米,接近肝表面可手术切除,导管栓塞治疗。
2、常见的恶性病变
恶性的包块包括肝细胞癌、纤维板层样肝癌、外周型胆管细胞癌、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胆管囊腺癌、肝血管肉瘤、未分化肉瘤、肝转移瘤和淋巴瘤。
1)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常继发于肝硬化。小肿瘤可通过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移植治疗。
2)纤维板层样肝癌,又叫纤维板层肝细胞癌,是罕见的恶性肝细胞肿瘤,与典型的肝细胞癌相比,预后更好,局部肿瘤可手术切除,无法切除的可化疗。
3)外周型胆管细胞癌,产生于胆管上皮的肝癌。常见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姑息性治疗:胆道导管引流,胆道支架置入;辅助疗法:放疗和化疗,肝移植。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由间充质细胞的血管成份引起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肝转移瘤和淋巴瘤:切除、化疗、放疗、栓塞等。
专家提示:
肝脏上长包块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有肝囊肿、肝海绵状血管瘤、局灶结节性增生等。有症状时可考虑治疗。恶性包块包括肝细胞癌、纤维板层样肝癌、外周型胆管细胞癌等。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