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无论是男女都会出现肥胖,貌似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改变的规律。人们在参加体检的过程中,不管是胖还是瘦,超声检查中如果没有查出有脂肪肝,你都会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似乎是自己拉低了国民生活的水平。人们不由得慨叹,脂肪肝的发生率实在是太高了。
说起脂肪肝,其实质就是脂肪在肝脏细胞内的存积量过多,脂肪肝也是脂肪性肝病中的一种。如果把是否有长期、过量饮酒当成疾病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脂肪性肝病可以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而NAFLD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脂肪肝”,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25%以上。
也许正是因为脂肪肝发生率较高,具有着普遍性的特点,很多人对他不够重视。其实,对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演进来说,进行性的加重也是相当危险的,他不仅可演化成为肝硬化,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癌。此外,脂肪肝还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发生直接有关,也是导致这些疾病发生风险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
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与之直接相关,其中包括家族性遗传因素、高热量饮食、营养过剩、久坐和缺乏运动导致的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问题。对于这些因素导致的脂肪肝发生貌似也比较好理解,原本在我们的印象中,肥胖、赘肉、大吃大喝也都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可是,在这里我如果告诉你脂肪肝不是胖子的专利,瘦子也一样可以患病,这个你会相信吗?有统计表明,约有40%的脂肪肝都不是胖子,甚至在这其中还有近20%的人是瘦子。体重急剧降低、长期营养不良也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那些所谓体质指数(BMI)正常的人也会患有脂肪肝,临床上把这一类的人群称之为瘦型或非肥胖型NAFLD(瘦型脂肪肝)。
对于瘦型脂肪肝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内脏脂肪的增加,骨骼肌质量的下降或者减少,肌肉成分的恶化,也有机体产生糖耐量异常等因素所致。我们大家都知道,肌肉是人体基础代谢的重要场所。当身体的肌肉量减少,或者是过度减少的时候,肌肉对于能量、葡萄糖的消耗就会大为减少,如此也会产生能量、葡萄糖的过剩。
比较而言,这样的过剩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的过剩。这些过剩的能量和葡萄糖最终就会被转运到肝脏,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此外,在机体内异常产生的瘦素、肌肉抑制素以及代谢性脂多糖血症等疾病,还会导致、促进肌肉萎缩的发生,如此就会增加脂肪肝发生的可能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