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咨询病例:
前言:检查发现肺结节,如果是磨玻璃密度,很多人不会太过着急,反正过段时间复查不至于耽误病情。但若是实性结节,因为大家都知道实性病灶一旦是恶性,风险高于磨玻璃结节,所以容易非常焦虑与担心。医生也怕延误病情,能上的检查几乎都上遍,但有进上遍能上的检查后仍不明确。其实回头想想,先让它在体内,适当随访下又何妨?大不了间隔时间长短上需要注意一下嘛!
病例资料:
基本信息:
男 30岁。
主诉:
2023年2月3日CT检查出11mm肺部结节,后做PET-CT确定结节18 mm。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
现病史:
CT检查出11mm肺部结节,后做pet ct确定结节18 mm。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做的petct,有云影像资料。2月3日在某医院做64排CT,查出肺结节11mm,2月17日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做pet ct查出18*16mm结节。报告如下:左肺上叶尖后段见一大小约18x16mm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呈浅分叶,周围见絮状稍高密度影,见“血管集束征“,牵拉邻近斜裂胸膜, PET 示放射性摄取增高, SUVmax 7.0。目前查出有支衣原体感染,目前正在用莫西沙星和青霉素吊水。也做了个气管镜,查一下是否有真菌感染。
患病时长:
本月3日查出。具体发病时间不详。
希望获得的帮助:
PET-CT显示考虑炎症,但不排外。根据影像是否可以更准确判断?目前正在做消炎治疗,是否有必要做穿刺看病理?如果手术,适用哪种方案更好一些?
影像展示与分析:
病灶开始出现
有点呈长条状,边缘模糊有晕,病灶密度较高。
偏长条病灶,密度过高,边缘有晕征,显得模糊不清。
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
似见血管征(桔色箭头),但总体感觉膨胀性弱。表面不平滑。
上图见病灶有血管与之关系密切(桔色箭头),但细看,血管与结节之间有缝隙(黄色箭头),说明病灶对血管没有明显牵拉;边缘似有毛刺征,但过细(紫色箭头),整体显得边缘还是较为光整。膨胀性不够。
血管进入以及灶内小空泡。
边缘过分细的,不锐利的毛刺样征。血管有进入,但异常增粗不明显。
结节不规则,边缘平直,缺乏膨胀性。
过高密度成分的边上有过低密度的磨玻璃成分(绿色箭头),这种容易是慢性炎伴纤维增生。
边缘区域也密度过高。
病灶边缘的样子。
PET上看,葡萄糖代谢明显升高。
轮廓显糊,密度不均。
叶间胸膜的牵拉不显著。
PET-CT中纵隔窗上的样子。
PET报告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占位,伴FDG代谢增高,道德考虑炎性病变伴渗出可能性大,请结果病理除外恶性病变。
我有时觉得挺滑稽的,我们临床想着做PET的目的就是区别病灶是否恶性,结果它报告说结合病理除外恶性可能。那何必做PET呢?不如直接穿刺或局部切除病理检查呀!其实许多时候,如果CT上无法判定良性或恶性,做PET也定不了,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个人觉得PET的更大用处是恶性肿瘤了,判定是否有远处转移(能否手术),以及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估(经过治疗后活性如何)、有无复发的评估(术后远处转移或切口疤痕处有无复发转移活性肿瘤组织)等方面。当然这些评估也不是说就不可替代。
结友还做了气管镜,这气管镜能做得到的地方吗?当然肺泡灌洗下,找找真菌、细菌、结核等也是有意义的。
我的意见:
年轻,左上叶实性结节,密度高,边缘略模糊,没有明显毛刺,也缺乏膨胀感,首先考虑是炎性病灶。建议先口服消炎治疗10-12天,之后过8-10周复查薄层CT或左上叶靶扫描再说。我觉得恶性可能性要小得多。意见供参考!
患:我看您分析了一个35岁警察都有肺结节问题,年轻还是不能大意啊。我这个主要考虑是一它比较大了pet ct有18mm,二是有边缘分叶和血管集束征等恶性表现。目前查血有支原体感染,正在吊水莫西沙星。今天做了气管镜,准备查下真菌。如果是炎性,之后的ct会有所吸收减小吗。如果没有变化,有必要做穿刺确定一下吗?
我:不急的,先消炎后过段时间复查了再说。我觉得不像恶性。也不是要所有检查全部上。也许口服消炎后复查就淡去了呢?那不是好多检查都白做了?
感悟:
医院多检查是喜欢的,因为药品零加成又集采,没有利润。检查与手术、操作才能有效益。但是不是医院能有的检查全部要上一遍呢?上了是否就能明确呢?有时其实也找不到确诊的依据。我总觉得从风险角度考虑,适当的随访复查是否为稳妥、经济与合理的手段。如果风险小,就间隔时间长点,比如4-6月复查;如果风险较大,就间隔时间短点,比如4-6周复查。
如果间隔几周复查就能导致转移或快速进展,那这种恶性病灶早这几周切了也是预后不良的,说不定早已经存在血行微转移了呢!当然目前医疗制度规定对医院要求过高,误诊要赔钱、漏诊要赔钱、有并发症要赔钱、服务态度不好也赔钱、病情告知不够也赔钱,而且打起官司来都要讲证据,都要你想到了的要有检查,有报告,否则有口难辨。
医方刚好多查多挣钱,还安全有据,何乐而不为呢?人体这么复杂、疾病如此狡猾,医生再努力也总参不透,有关部门真不能对医生要求过高,那么可能会少许多所谓的过度检查与过度治疗。
事实上,疾病与机体的复杂性真的还远远没有能都弄明显,当进行医疗鉴定时对医方要求过高;没有纠纷时,又因这种复杂性,对医疗的行为规范过松,造成了目前一方面检查治疗越多法律角度越安全,另一方面过度医疗泛滥,经济支出和患者利益方面无效医疗过多。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