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它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等轻微不适,常常被认为是普通胃炎而忽视。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就进入了中晚期,即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仍<30%,而早期患者经过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90%。
进行胃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目前胃癌的筛查手段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胃癌的早筛手段存在哪些困境?
先说内镜检查。目前临床上胃癌早筛查手段主要是内镜检查,但是内镜检查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而无痛内镜又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再加上内镜检查会受到医院设备和医生的水平的影响,限制性较大。
再说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胃癌常用的相关肿瘤标志物有血清胃蛋白酶、血清胃泌素等。这些肿瘤标志物单独应用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容易出现漏诊和(或)误诊,常需要联合检测,但这同样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因此目前胃癌缺乏应用方便、诊断效能强,且经济收益高的的筛查手段。
中医药或可提供胃癌早筛手段新策略
按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的说法,人体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观其表,以知其内”—五脏六腑许多隐藏的“大问题”,都会早早反映在我们的指甲、头发、皮肤、舌苔等等“小地方”。
“舌诊”就是中医望闻问切中最为直观和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许多老中医的眼里,舌头不仅是舌头,它也是一面镜子。可以“全方位反映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阴阳之盛衰变化”。
如果身体健康,舌头会符合两个标准:“淡红舌,薄白苔”(舌质是淡红色的,舌苔是薄而白的)。但如果出现身体出现胃肠道、消化相关的疾病,那舌头看起来就不会那么“健康”。例如舌苔会又白又厚。所以即便不是中医,许多家长也喜欢看看小孩子的舌头,简单判断下小孩子的健康状态。
而现代研究也表明,舌象的变化与口腔、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关系密切,而微生物菌群又和胃癌、结直肠癌的关系密切。那能否通过“舌诊”来判断身体是否存在胃癌呢[2]?
“舌诊”对于诊断胃癌靠谱吗?
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舌象诊断技术可以作为胃癌稳定且经济效益高的诊断手段。该研究已经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子刊。
该研究团队通过研究舌象与胃癌的关系,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基于舌象的胃癌诊断新技术。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了937名胃癌患者和1911名非胃癌患者,通过分析发现,舌象可以区分出胃癌患者和非胃癌患者,甚至是早期胃癌患者和癌前病变患者,AUC:0.88-0.92。具体来讲就是,舌苔越厚腻,确诊胃癌的风险越高。
注:AUC:(ROC曲线下面积,该数值是衡量诊断效能的关键指标之一,数据越接近1,说明诊断效能越高。)
随后又对该技术进行了外部验证,同样也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83-0.88。此外,研究人员还将舌象和胃癌的8种肿瘤标志物进行了诊断效能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舌象的诊断效能要高于8种肿瘤标志物,而舌象联合肿瘤标志物也可进一步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图A:舌象内部诊断效能;图B:舌象外部诊断效能;图C:肿瘤标志物内部诊断效能;图D:肿瘤标志物外部诊断效能;图E:舌象+肿瘤标志物内部诊断效能;图F:舌象+肿瘤标志物外部诊断效能)
注:上图为ROC曲线图,总面积为1,可以看到中间有条曲线把每张图片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下面那个部分就是AUC,可以简单理解为舌象诊断胃癌的诊断效能,这个面积越接近1,诊断效能越高。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舌象对于诊断结直肠癌、肺癌、肝胆胰腺肿瘤等肿瘤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总结
这项研究证实舌象诊断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方法,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这给我国胃癌高危人群(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的胃癌诊断新方法。
但舌象诊断也会受到医生水平的影响,中医讲因人而异,辩证论治,舌象诊断胃癌的标准可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不过目前人工智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不少进展,可以对患者的舌象进行预处理,达到辅助医生进行标准化的诊断的目的。相信不远的未来,胃癌的筛查将会是一件方便且高效的事情,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