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含手术标本展示,点击阅读请注意)
手术病例分享:
前言:我们说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胸部CT的影像非常重要,大部分时候几乎只凭肺CT就可判断个八九不离十。而当影像上存在分叶征、毛刺征、血管征以及支气管通气征等诸多恶性影像特征的时候,就更不容易错。当病灶为混合磨玻璃密度,实性成分占比高,则一般必为浸润性癌,风险明显较高。但近日有一例肺结节病人,我术前考虑肯定是浸润性腺癌的,建议他尽早手术。结果出来却是微浸润性腺癌,十分让人意外。我们回头再来分析,应该仍有我们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信息。
病史信息:
患者男性,42岁,发现左肺结节10余年,增大5月余入院。
影像展示与分析:
左上病灶出现,淡磨玻璃影,有长毛刺连到胸壁处。
病灶为磨玻璃成分,邻近相应胸膜有增厚。病灶与增厚胸膜间有长毛刺相连。
病灶相对有点散,内部有出现了实性成分。相应胸膜增厚,宽基底贴着胸壁。
此层见病灶毛刺征明显,有月牙铲征以及实性成分,邻近相应胸膜仍是有增厚的。
病灶有的毛刺显得较长且纤细;有分叶征;有实性成分,而且占比高;内部有小空泡样(扩张细支气管管);整体轮廓较清。
病灶分叶明显,密度高,边缘是磨玻璃成分。
灶内扩张的支气管;边缘有毛刺,且是短毛刺征;实性成分明显;整体轮廓较清。
上图示有血管进入病灶;磨玻璃成分增多;灶内扩张支气管明显;表面分叶也明显。
磨玻璃成分以及中间的实性成分。
上图已经以磨玻璃成分为主了。
邻近区域的胸膜有钙化结节。
邻近区域钙化结节纵隔窗上所见。
主病灶矢状位见表面分叶、毛刺、灶内小空泡征以及实性成分纠集明显,有较强的收缩力。
异常增粗的血管进入病灶区域,实性部分有收缩力;胸膜有牵拉;边缘有毛刺征。
分叶明显,密度高,毛刺明显,轮廓清楚,有强收缩力。
灶内支气管扩张僵硬,邻近胸膜有增厚。
灶内支气管扩张,病灶边缘毛刺明显;分叶征较深。
右侧有淡磨玻璃结节。
影像判断:
左上叶非常典型的恶性影像表现,混合磨玻璃密度,较深的分叶征、血管进入、胸膜牵拉、支气管扩张僵硬,有强收缩力。考虑浸润性癌可能性大,而且随访有增大,10来年前的没有影像资料,按描述应该是局部支气管扩张慢性炎或陈旧性病灶的表现。因实性成分占比明显,且有强收缩力,可能实性成分是恶性程度较高的实体型亚型,建议尽快手术治疗。
临床决策:
1、左上病灶考虑浸润性癌,宜尽早手术,可以考虑直接行左上叶切除,也可以先楔形切除取得病理依据后再切肺叶;并清扫淋巴结。
2、右侧病灶考虑也是肿瘤范畴的,但密度低,风险小,又不在同一侧,建议先随访,等有进展时再来考虑干预处理事宜。
最后结果:
手术组经过讨论,认为病灶位置相对还是靠边上,能先楔形切除,术中先楔形切除送快速切片,确定浸润性癌后再进一步切肺叶比较稳妥。所以我们进胸后先将病灶切除,大体标本如下:
上图是剖面观,明显是恶性的浸润性癌的样子,切面灰白,质硬,没有包膜。
上面是外面观,局部鼓起来些,质硬。
我们一边等快速病理结果,一边行淋巴结清扫与游离肺血管。当时纵隔淋巴结也已经清扫好了,叶裂也基本游离完成,而且也已经游离好上肺静脉,套好丝线,只等病理科报浸润性癌,我们就可以断静脉了。然后再解剖肺动脉,离断后游离上叶支气管离断就可以了。
结果报告示:微浸润性腺癌!原手术过程中止,冲洗关胸。
上图是病理报告。
反思:
这个病例虽然最后仍然是肺癌,但浸润性腺癌实性占比高,考虑高危亚型的与微浸润性腺癌,那预后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呀!微浸润性腺癌局部切了,切缘阴性就可以,五年生存率百分之百。回头我们来看这个病例为什么会误判,有没有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1、邻近胸膜有增厚,病灶与邻近胸膜间的相连条索过于纤细。这其实与肿瘤的毛刺不太符合;
2、离病灶不远处有胸膜处钙化结节,说明左侧肺是曾经炎症过的。主病灶也伴有一定程度的慢性炎的概率就大了些;
3、主病灶实性部分密度感觉过高,收缩力过强。我们再回头来看它的纵隔窗如下:
病灶中间密度最高处是不是有点像钙化?
冠状位纵隔窗确实像有钙化点
这说明此灶至少部分成分是陈旧性病灶。再加上发现已经10年了,虽然当时没有影像资料,但此处说明当时也至少是不正常的。
当然这个病灶手术非常正确,也是及时的,好在没有直接选择切肺叶,否则就有些可惜了。
感悟:
肺结节性质的判断,影像的表现非常重要,但病史与邻近结构组织有无异常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除了看片子,还是问病史,而且要多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有没有不能解释的地方;此外,再一次用事实来说明,肺结节即使影像上是典型的恶性,能取到病理的一定要取得病理依据后再切肺叶,千万不要直接行肺叶切除,宁愿多花点时间,多花点切割缝合器钉匣也没关系。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