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病例分享:
前言:现在检查发现的肺结节是真的多!有研究统计,我国肺结节的检出率为20%-40%左右,其中诊断为恶性的比率约为2%-3.6%;桐乡一院曾统计过肺结节检出率,2022年度参加体检人员共计45886人,肺结节检出率为33.01%,共计检出12710人,跃居阳性体征首位,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1.53%,女性检出率为35.32%。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梁文华教授团队在2022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以社区为基础的大规模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项目,筛选了2015年至2021年期间入组的受试者。符合条件受试者来自广州地区4个社区的40-74岁居民,排除标准为过去5年内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共筛选查了11708例受试者,包括 5452名男性和 6256名女性,中位年龄为59(IQR,51-65)岁。共有200例(1.7%)受试者诊断出肺癌,其中172例(86%)处于0-I期。分别有37例(19.6%)、105例(55.6%)确诊病例符合NCCN和中国筛查指南的标准。总体上来看,肺结节在普通成年人群的检出率应该接近一半左右,肿瘤范畴的在2%左右。这放在人口基数上是不得了的高了。肺结节的检查率如此之高,给许多结友带来恐慌与焦虑。近日专家门诊时,有一家三口全部查出肺结节,专程从江西来杭州到我的门诊来咨询与复查。今天为什么专门要写这个话题、分析这一类病例?因为这样的群体是查出肺结节中的大多数,让这类结友安心就能尽最大可能减少恐慌。
父亲的肺结节:
父亲52岁,查出左下叶肺结节。
病灶位于左肺下叶,近肺门处,就在下肺静脉旁,微小,密度较高。
实性密度,除了密度较高外,太小了,根本看不出其他的影响特征,无法进一步分析。
病灶边缘部分密度稍低。
母亲的肺结节:
母亲51岁,查出右肺小结节。
右斜裂处微小结节,密度高,尚着叶裂两侧略有增厚的样子。
密度很高,但没到钙化。
边缘区域的样子。由于也是太小,除了实性,尚叶裂生长以外,没有其他可供分析的特征。
儿子的肺结节:
儿子27岁,查出左上叶小结节。
左上叶近主动脉处微小结节。
也是实性密度的,同样太小,没有影像特征能分析。
边缘区域的样子,密度略觉得低点。
此类肺结节的共同特点:
没有临床症状;检查时无意中发现;病灶甚小,不到5毫米;密度较高,基本上是实性密度;又因病灶过小,没有能表现出更为特征的影像特点,无法进行边缘、毛刺、空泡等特征的分析。有且只有一个判断:实性微小结节!
早期认识不够时曾经手术的病例举例(结果为术后病理报告结果,是确诊的):
纤维增生:
胶原结节或机化性炎症:
肺内淋巴结:
感悟:
肺结节是如此常见,但它们确实很大的比例是良性结节,尤其是微小的实性的,更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当然也有的恶性的病灶从一开始就是实性表现的。我们的关键是如何来筛查并关注这些可能是恶性的结节,而不要过于关注或过于频繁的随访此类良性结节,而且要普及肺结节的相关知识,减少大众的恐慌与焦虑。回顾以上的病例,这些曾经被手术的都是多年以前医生对肺结节的认识还不够时所做的为主,现在如果同样的病灶由我来定,我肯定不会建议结友手术切除的。
我觉得以下几点大家应该了解:1、多发的实性微小结节几乎都是良性的;2、孤立性的实性小结节首次发现以后个人建议半年复查对比一次,如果没有变化,则以后可以常规年度检查复查(虽然费舍尔指南认为5、6毫米的结节不需要随访,个人不认同,总得有个间隔时间要复查,大不了间隔长点);3、微小实性结节没有明显影像特征可供分析,不需要到处挂专家号问诊就诊咨询,主要确定随访复查的间隔时间就可以了;
4、许多人说如果恶性程度高的实性病灶,发展很快,怕转移。其实若会间隔半年就从早期到晚期,从不到5毫米长到几公分去的话,你再早切了也可能于事无补,它早就随血行转移了,这得听天由命;况且基本上的肿瘤都有倍增时间,都有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不会突然一步登天;实性肺癌的分期,只要在3厘米以内,淋巴结阴性都是1A期,你怎么可能不复查,让它长到接受3厘米再处理呢?我的意思是说即使恶性程度高的肺癌,从5毫米到3厘米也不可能在半年内发生,万一真有发生这样的情况,则这肿瘤早开也没用。
总结来讲:1、肺结节检出率非常高,但大部分是良性的;2、多发实性微小的不用焦虑,年度复查就行;3、孤立实性微小的半年复查一次,不变再改常规年度复查;4、平时该干嘛干嘛,啥也不影响。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