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乏是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乏力感或疲惫感,与活动不成比例,常伴有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影响进一步治疗,扰乱其日常生活甚至加速患者死亡。
癌因性疲乏特点癌因性疲乏不同于普通的疲乏,它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临床上可出现无精力、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等多种表现形式。癌因性疲乏同时还伴随相关症状,如疼痛、焦虑、抑郁、恶心、胸闷、睡眠差等。大量研究显示,导致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有许多,如癌症治疗、贫血、药物刺激、恶液质、代谢障碍、心理不适、睡眠障碍、疼痛等。
癌因性疲乏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脾胃虚弱,气血两虚型。《素问•痿论》曰:“脾主身之肌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肌肉依赖于气血的濡养,故脾气虚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肿瘤患者多以脾虚为本,脾气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机体失其濡养而倦怠乏力,治当益气健脾,养血补虚。
阴虚肝郁,气机失调型。《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五行属木,木曰曲直,肝气不利,疏泄不及,则关节、筋脉、肢体伸展不畅。“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为肝主疏泄的基础。肝血不足,血不养肝,则肝之疏泄条达不及,内伤五脏之气,脏腑气机紊乱,气血失调而疲乏无力。治当疏肝解郁,养阴柔肝。
肾精虚损,阴阳两虚型。《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张景岳明确提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五脏精气受损,久则肾中精气化生无源,加之癌毒侵袭,进一步耗损肾中精元,终致肾中精气大伤。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水火是人体阴阳之根,肾中精气亏损,机体元阴元阳不足,则“五脏皆衰,筋骨解堕”。治当滋阴补阳,补肾填精。
气滞血瘀,络脉不通型。《丹溪心法•六郁》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普济方》言:“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凡病经多日治疗不愈,须当为之调血。”肿瘤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功能受损,气滞则血瘀,瘀久则入络,故瘀血内阻是肿瘤及其并发症的重要病因。治当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癌因性疲乏属于“虚劳”的范畴,是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损性、消耗性、进行性证候的总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壮人无积,虚则有之”。由于癌因性疲乏病机错综复杂,西医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对此,中医中药便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特点不同,辩证选方用药,比如内服益气养阴、益气健脾等中药汤剂可有效改善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抗病魔。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