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晚19点30分,《呼吸健康万人筛查肺结节诊疗全程管理系列研讨会》顺利召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叶建明受邀参会并担任讨论嘉宾。
正值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早筛网联合发起「科学防癌 早诊早治」肿瘤早筛系列直播活动,邀请多位行业专家,通过7天连续直播,开展肿瘤早筛系列专题科普。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万青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邢金良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田艳涛教授为本次系列活动的大会主席。
作为「科学防癌 早诊早治」肿瘤早筛系列直播活动重要专场之一,呼吸健康万人筛查肺结节诊疗全程管理系列研讨会已经于4月20日19:30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特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杨如松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万兵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曹孟淑教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马国栋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叶建明教授、江苏省中医院谈欧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倪然教授、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刘浚哲先生等嘉宾围绕肺结节诊疗全程管理进行了深入研讨,助力肺结节诊疗及肺癌早筛早检。
论坛议程
众多权威专家欢聚一堂,围绕肺结节诊疗全程管理、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肺癌筛查与诊断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及分享。四大平台直播,当时参与人数就超过2.2万人!,到今日早上加上观看回放的已经近4万人!
下面是会议部分精彩内容的展示:
其实通过研讨会的交流与讨论,结合个人多年胸外科临床实践与思考,有以下这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1、肺癌的发病率很高,早期的治疗效果预后好,而中晚期的仍不理想。筛查人群找出早期肺癌患者并确定随访或干预非常有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
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但鉴于磨玻璃为表现的早期肺癌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以及多原发肺癌以磨玻璃为表现的多见,个人再次呼吁要区别对待磨玻璃肺癌与传统肺癌。针对实性传统肺癌,早诊早治确实仍是关键。但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癌,特别是纯磨玻璃密度的绝非越早切除越好。从风险角度来考虑干预的时机会对病人更有利;
3、影像学的检查是筛查出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当良恶性难定时,结合代谢组学与表观基因组学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到90%以上。对于肺磨玻璃结节,因为随访对比不至于明显影响预后,个人并不推荐一定要检测,但实性性质难定的较为有意义;
4、当没有影像学为依托的某些体检机构推荐的某些基因检测、体液检测来预测肿瘤概率的项目没有意义,也不推荐。因为影像学都完全没有发现的,即使检出患癌风险高,也没有办法预防,更不可能预防性先切除某器官;
5、肺癌的科普已经很多,但不同医生对于病灶性质判断不一、干预与否建议不一、处理方法决策不一、手术方式选择不一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情绪与认知。医学界内部要有更统一的意见,并真正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考虑问题,所做的选择都是基于是否有利于患者来权衡才是最为合适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