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要点:
01.什么是人体免疫力?
02.免疫力降低和肿瘤的关系
03.如何提高人体免疫力?
04.胸腺法新助力肿瘤患者延长生存周期
05.患者答疑解惑;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首位。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预防肿瘤的发生呢?确诊肿瘤后,如何延长患者生命周期呢?除了合理的治疗和科学的术后康复,人体的免疫力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肿瘤的整个发生、发展,甚至治疗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巨大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免疫力才能对抗肿瘤,提升治疗效果?为此,免疫+联合良医汇,邀请到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陈晓教授、肿瘤中心的宋伟教授和肿瘤科刘相良教授,带领大家认识免疫系统,就肺癌患者如何提高做好自我管理等方面做出分享以及为患者答疑解惑,下面这些精彩干货内容,欢迎收藏点赞。
陈晓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科
刘相良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科
宋伟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中心
一.人体免疫系统是什么?
宋伟教授: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就相当于一个警察军队的角色,时时刻刻在我们体内起到监视和消灭的作用。它可以及时的去识别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等等,并快速的消灭清除它们,以达到防御的作用。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各司其职,有着明确的分工:
巨噬细胞
相当于边防部队,有很强大的吞噬功能,在人体内起着实时监控的作用,一旦发现病原体,就会及时的清除吞噬。
DC细胞
类似部队中的侦察兵,能够及时发现侵入人体的病原体与体内发生异常的细胞如肿瘤细胞。
NK细胞
类似部队里的装甲兵,自然杀伤细胞,拥有很强大的攻击能力,可以对其他免疫细胞“遗漏”掉的癌细胞进行精准的“排查”与歼灭。
刘相良教授:
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是我们的皮肤和黏膜。当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侵袭时,皮肤黏膜屏障可以隔离掉90%左右的外来侵害。
第二道“防线”
是由我们身体分泌出的黏液中所含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像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能把外来病毒、病菌大多杀灭。
第三道“防线”
是病原微生物侵蚀机体时,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主力军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可以识别潜伏进细胞的病毒并将这些细胞解体、杀死病毒,还能产生抗体,以便下次相同病毒来袭时迅速应战,保证机体不会二次感染。
健全的免疫功能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前提。如果免疫力降低,人体抵抗力下降则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常见的免疫力低下表现例如经常生病过敏、感冒发烧、易受到病毒感染等。所以,免疫力非常重要,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所有人都有益处。
二.免疫力降低和肿瘤的发生的关系
宋伟教授:
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将突变的细胞扼杀在摇篮里;如果体内免疫细胞减少或活性降低、突变细胞增多,体内癌细胞不能被及时清理,罹患肿瘤的几率就会变大。
总体来说,肿瘤的发生一方面是与我们自身免疫能力的削弱有关,另外一方面是跟外在的因素有关,比如随着年纪的增长免疫系统难免会逐渐衰退;长期的不运动,压力大,熬夜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再加上如果经常接触一些外界的不良环境,比如有害的气体,物质等,也会加速身体的免疫系统的衰退,造成抵抗能力下降。另外,患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其发生肿瘤的几率也会高于普通人。总之,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使肿瘤细胞有机会发展,最后导致肿瘤的发生。
刘相良教授:
正如前面宋教授所说,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是对抗肿瘤的主要防线。免疫细胞由机体的各个免疫器官生成的,细胞免疫是机体消除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长最主要的形式,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都在不断下降,免疫功能的抗肿瘤作用也就越来越低,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患癌风险。
三.如何提高人体免疫力?
前面提到人体免疫力一旦降低,易引发多种疾病,甚至诱发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不论是对于普通人、还是肿瘤患者来说,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在日常生活中,均衡饮食,科学的锻炼,以及调整情绪等等,都是增强免疫力以及促进身体从抗肿瘤治疗中快速恢复的重要手段。
宋伟教授:
1
营养均衡很重要
注意饮食的均衡,同时注意适当增加肉蛋奶的补充,强化身体免疫细胞功能。
2
戒烟忌酒,远离“偏方”
烟酒是一级致癌物,并会破坏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远离没有医学确认的偏方和保健品(如冬虫夏草),这些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3
保持情绪稳定,调整心态
消极的情绪都可以直接影响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引起肿瘤的复发。生活中,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多与人交流增强免疫力。
4
适当锻炼,规律作息
多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5
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应用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法新等免疫调节剂,可有效提升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起来听听宋伟教授的科普}
▼
宋伟:如何提高人体免疫力?音频:00:0002:16
四.胸腺法新助力肿瘤患者延长生存周期
宋伟教授:
胸腺法新是肿瘤患者比较常用的、能够增强免疫力的一种胸腺肽类药物,可以帮助患者重建自身免疫平衡,激活T细胞数量,重新产生对抗肿瘤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在整个的肿瘤治疗过程中,不管是肝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等,胸腺法新也与其他一些治疗手段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01.早期肝癌术后胸腺法新治疗显著延缓复发、延长生存期
肝癌手术后使用胸腺法新(Ta1) 比单纯手术5年无复发生存率升高21.2%,生存率升高20%。根据一项TIPS研究1表明,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可以延缓孤立性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延长其总生存时间。对于原发孤立性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而言,术后接受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长期生存起到保护作用。
02.化疗联合胸腺法新(Ta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著提高生存率
为了探索胸腺法新作为免疫调节治疗(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其他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副院长带领团队开展了TITLE研究2。结果显示,Tα1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 (77.3% v 64.7%, P < 0.0001)和总生存率(OS)(83.3% v 72.7%, P < 0.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团队认为对于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胸腺法新作为一种免疫调节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总生存率,并且建议胸腺法新治疗的疗程超过24个月。
刘相良教授:
一些能够进行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我们会建议进行免疫调节辅助治疗比如使用胸腺法新来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
第一,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免疫功能。
第二,减少感染,有效改善脓毒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第三、对于手术后辅助放化疗联合使用胸腺法新的患者,能够帮助改善治疗结局,延缓疾病进展到有症状阶段,延长其生存周期。
五.患者答疑解惑
Q1
想请教一下肺结节和肺癌的关系?
宋伟教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体检的意识,往往会发现体内有肺结节,是否严重要根据它的大小性质等来判断,但肺结节不等同于肺癌。大部分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对于良性结节我们就要做好密切随访。当然也有一部分结节是恶性的,而少数肺良性结节在随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变,手术是恶性结节最好的根治手段。
Q2
癌症治疗可以不用手术,只用药物控制吗?
刘相良教授: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要依据肿瘤的分期状况、自身的病情进行选择。对于可手术的分期,手术仍是首选的根治性手段;在不可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情况下,也可根据指南选择如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联合治疗手段,尽可能让很多患者在不手术的情况下拥有良好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Q3
我父亲肺腺癌转移肝,目前在做放疗,主治医师说要半年才能看到效果,是要那么久吗?但是放疗到现在都3个月了,反而比之前大了,是什么原因呢?
刘相良教授:放疗的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针对骨转移的放疗,患者的症状都会有非常明显的缓解。而对于其他病灶的放疗,要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因为不同的肿瘤对放疗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如果在放疗之后,有轻微的病灶增大,特别是脑转移的时候,可能是放疗带来的副损伤所导致的,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监测,查看是否有其他问题。如果持续的增大,那么就需要再次通过影像学监测,判断患者是否适用放疗,如果不适用则需要及时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Q4
肺癌靶向药为什么有副作用?怎么减轻副作用?
宋伟教授:进行靶向治疗时,虽然肿瘤细胞能够更高的去表达靶点,但我们身体的其他一些正常组织也会有EGFR这种靶点,而靶向药物除了针对EGFR靶点做出反应,攻击肿瘤细胞,也会“误伤”其他器官上面的低表达EGFR,所以正常细胞受损后就会出现副反应。
靶向药的副反应包括轻微皮疹,胃肠道上反应如轻度的腹泻等。针对常见的皮疹,建议患者要做好皮肤的保湿和滋润,涂抹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大部分都能够缓解;对于腹泻就要注意饮食方面,尽量不吃生冷、油腻和辛辣的食物。总之,患者需要积极预防,对症下药。
Q5
患者女性19年3月份确诊小细胞肺癌,经过放化疗,目前吃靶向药和中药。这几天就感到脖子发硬,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CT检查有肺小结节,请问该怎么处理?
陈晓教授:患者目前还处于治疗阶段,针对脖子发硬的症状,在肿瘤方面要关注几个方面:首先检查头部的核磁,看头部肿瘤是否有变化。其次需要做颈部的增强CT,或者颈部淋巴结的彩超,看看有没有关于颈部肿瘤的问题,同时检查颈部的血管和颅内的血管彩超,看看有没有出现供血问题,及时排查原因进行治疗。
CT检查上发现一些小结节,不一定都是肿瘤,有的结节可能只是炎症导致的肺部结节,所以当出现小结节的时候,我们要综合考虑判断,是肿瘤还是炎症,进行检查后再根据判断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改变。
Q6
肺腺癌患者免疫治疗后肺部出现药物引起的炎症,后期如何治疗?
陈晓教授:患者所说的免疫治疗,实际上就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现在应用最多的是PD -1或者PD-L1的单抗。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肺癌治疗领域里的使用疗效非常好,但是它也存在毒副反应,比较常见的就是肺部的间质性肺炎。对于治疗这类肺炎,首先要考虑是否是免疫相关性引起的肺炎,同时注意排查其他因素,比如是否是由新冠病毒、甲流或细菌感染等引起的炎症。其次,如果确定是免疫治疗引起的肺炎,可以使用应用激素来治疗,控制炎症的发展,后续再逐渐减量到停药。在此期间,也要随时复查患者炎症的恢复情况,考虑进行后续的治疗方案。
小 e
总结:
由此可见,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甚至诱发癌症,而提高免疫力则是战胜疾病的基础。除了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饮食均衡,情绪良药、适当运动外,使用免疫调节剂药物如胸腺法新,也能有效调节免疫平衡,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期待胸腺法新在抗肿瘤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