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病例分析的文章只准备到昨天为止,所以今天早上没有更新。但近日刷到某校大学生在教室做不可描述之事被围观;也刷到近些年离婚率不断走高,许多年轻人结婚久就离婚;也刷到结婚前夕新娘与非新郎翻云覆雨的;当然更多没有结婚就算计着财产,为日后离婚留退路的……,这一切都是婚姻的内涵或观念出了问题。如何破解两性关系如此随意随性,而婚姻却如此不稳固,更对子女影响日盛,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自己年过半百,年少时总觉得爱情应该是非常美好的,但人们在适合结婚的年纪真的能接触到并能深入了解从而确定恋爱关系或婚姻关系的总是有且只有几位,不可能不断换男女朋友、不断寻找、不断尝试的,在合适的时候遇到相对合适的人,也许就是决定了之后的婚姻与之后的人生。
我们知道离婚的最常见原因是性格不合、其次是出轨劈腿、再有是婆媳关系或其他家庭关系,当然也有家庭变故,不能同甘共苦而分手的。实际上所谓性格不合,除了不可明言的原因以外,最主要是三观不一!也说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观念理念不同,日常生活中矛盾不断。我想大部分人均不会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而故意为之,而是以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来看认定自己的想法与处事是正确的,错的是对方。
试想,两个生活经历、家庭环境、风俗习惯、教育程度等各方面都不可能一致的两个男女,要一起生活,共同面对系列日常生活之事、亲朋往来之务,要做到观点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必有一方妥协或听从某一方为主。当双方都坚决认定要听自己,这时候矛盾便呈现了!这样的碰撞越多,矛盾就越大、关系就越紧张,再加上冷战、生气以想迫使对方屈服,如果对方屈服,但他(她)心理不服,深埋不满,影响日常关系;如果对方不屈服,针尖对麦芒,则关系走向破裂!
年少时的激情与不断的深入探索会掩盖三观不合,但容颜终归老去、激情总会归于平静,对异性的探索也会兴趣渐失。那么三观不一的两人之间维持夫妻关系最重要的便成了子女以及财产或工作等情感以外的因素,分开对子女的损害、对财产的损失、对工作的影响等这些方面让双方患得患失,从而如许多文章所说的中年夫妻之间“白天是夫妻、晚上是同志”,但或许是较为普遍的夫妻状态,但绝非是理想与正常的夫妻关系。
如何做到“让两个成长经历不同的男女有更趋向一致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更相似的对某事的看法”,这才是两性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为什么古人说“家和万事兴”、为什么说“夫唱妇随”,为什么说“门当户对”,其实都是为了双方能够有更接近一些的思想上的同步。沟通与交流,深入探讨才是“深入探索”之外更为重要的内容!但实际上人们之间的交往或探讨不能非常正式的邀请对方坐下来,然后才开始谈话,并针对某事按次序表达观点,最后再总结。这不是开会,也不是正式会谈。
生活当中,多聊天,多说东家长西家短,多说工作上的事、多聊同事关系、多评点生活中的琐事,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弥合分歧,事不关己的物与事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也没有关系,事后仍可新密接触,但为人处世、对待事情的观念得以表达,双方会更理解、更熟悉三观与理念。说开去,有时再自己反思,确实对方说得有理,则自己以后的想法要改改,经年累月之中,潜移默化当中,双方就会有更多共同语言与共同的理念。夫妻之间最怕的、最不该的其实应该是冷战!切断了交流与沟通,矛盾只会加重、心灵只会疏远,即使对方“非真心”认错,也难一生永远如此,当矛盾日积月累,要么一方彻底躺平,对方越加强势;要么一拍两散,祸及子女家庭。但真的离婚再找,就能找到比原配更优的人吗?不能否认可能会有,但至少机率小之又小,更何况如果有子女抚养、有经济因素考虑等其他因素的话,再婚的目的就会少些单纯,多些世故。
为什么年轻时找对象谓之“谈恋爱”,当然不只是“爱”,而是要“谈”,在“谈”的基础上去了解对方的品行、性格、脾气、家庭教育、人际往来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决定是否与对方结婚,作为一生的伴侣。但主要是现在的社会,节奏过快,爱情物化,一看有没有房、二看有没有车、三看工作收入、四看相貌如何等这此外在的因素,从而快速拼到一起,或快速放弃另再匹配,这样的方式当然弱化了婚姻的本质,也带来持续走高的离婚率。但再组家庭也并非更优,却产生大量社会问题,比如性的开放与随意、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夫妻互伤的恶性事件等一系问题。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除了雌雄共育后代以外,人有情感、能沟通、会说话,这才是重点!
夫妻之间的深入探讨比深入探索更富价值与意义,交流沟通并力求求同存异,尽量趋于一致人生观世界观才是婚姻持久与幸福的真谛!三观一致、为人处世相似的理念也必是“深入探索”的催化剂、家庭美满的源动力!
当然,理论容易、实践不易!!!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