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除了大家熟知的早期肺癌和晚期肺癌,还有约1/3患者处于中间状态,即局部晚期,也被称为III期肺癌。这类患者有的可以手术,有的只能进行放化疗,患者异质性很强。另外,即使能够手术,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大,术后恢复需要的时间很长,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
因此,对III期患者来说,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能够让患者更顺利地进行手术,同时还能减缓甚至杜绝复发风险?
有,而且是“中国原创,领跑全球”的创新治疗模式“3+1+13”围术期免疫治疗。
2023年4月20日(美国时间),全球瞩目的Neotorch研究首次中期研究结果公布:III期肺癌患者围术期使用特瑞普利单抗,降低了60%的复发、进展和死亡的风险。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采访到了Neotorch研究主要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的陆舜教授,给大家详细解读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对我国III期肺癌患者的意义。
陆舜教授专访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
陆舜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专项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希斯科基金会副理事长
DIA中国区顾问委员会主席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专科分会会长,专科规培组长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出版委员会委员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中国区代表
国际肺癌研究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Lung Cancer副主编,The Oncologist杂志编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慢病重点专项,国际合作课题;国家新药创新重大专项,863重大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2018年获得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2021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Q1:我们今天关注的是III期肺癌,一个介于早期和晚期的中间状态。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III期肺癌?
陆舜教授:III期肺癌也称为局部晚期肺癌,也就是介于早期和晚期之间,大概占中国新发病人的1/3左右。III期肺癌呈现高度异质性,有些病人可以手术,有些病人可以在新辅助降期以后手术,有些病人不能手术,需要同步放化疗来治疗。对于可手术的III期肺癌患者,手术难度和创伤比较大,复发概率很高,异质性强,存在着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所以,对III期患者来说,首先要科学治疗,到正规专科医院来接受正确的分期和治疗,全面科学的评估哪些患者能够手术,哪些患者能够在新辅助后手术,哪些患者不宜做手术。这一点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患者最终的预后。
Q2:对患者来说,能够手术也就意味着“根治”或者“治愈”癌症。但手术之后,大家都担心肿瘤复发,为了防止肿瘤卷土重来,我们会有哪些措施?
陆舜教授:首先,纠正一个大家的认识“不能手术”,肺癌也有可能获得治愈,比如转移性肺癌通过免疫治疗大约有10%能实现临床治愈,局部晚期患者有30%左右可以通过同步放化疗治愈。
接下来,关于手术之后防止复发。III期可手术的患者确实需要配合一些药物或放疗,降低复发风险。以前我们主要使用化疗,但术后辅助化疗和术前新辅助化疗都只能提高4.5%~5%的5年生存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由于化疗副作用较大,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只能二选一,没法做长期的围术期治疗。但是,免疫治疗副作用较小,已经在晚期肺癌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现在我们在可手术的病人当中开展了新辅助免疫治疗+手术+辅助免疫治疗的治疗模式,我们称之为围术期治疗。
通过围术期治疗,很大一部分病人的生存有了极大改善。目前,Neotorch研究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患者的 EFS(无事件生存期,也就是患者未出现复发、死亡或者进展的时间)提高明显。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已经在中国上市,晚期肺癌适应症也已经获批。我相信这个药物围术期适应症的获批,必将解决中国患者的药物可及性问题。
Q3:您刚刚提到Neotorch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您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个临床试验,以及它对III期肺癌患者意味着什么?
陆舜教授:Neotorch研究包括了II期和III期的患者,采用术前3周期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术后1周期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以及13周期特瑞普利单抗单药巩固,即“3+1+13”的治疗模式。本次期中分析主要是III期病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3+1+13”的治疗模式让III期患者的EFS显著延长,这意味着它能显著降低60%的疾病复发进展或死亡的风险。这一成绩也远优于已获批的CheckMate816和IMpower010等多项研究。
在总生存期(OS)方面,目前数据还不成熟,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总生存期延长的趋势。另外,我们还看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的MPR率(主要病理缓解率,也就是手术后病理检测发现癌细胞残余小于10%)是安慰剂组的6倍,pCR率(病理完全缓解,就是手术后病理检测不到癌细胞)提高了28倍。这些指标都预示着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的围术期治疗将会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不管患者年龄大小、身体状态如何(ECOG评分)、是否PD-L1表达、病理类型(鳞癌还是腺癌)等,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均可带来EFS的获益。这表明“3+1+13”的治疗模式可显著改善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长期预后,不受到病理类型和人群特征的限制,真正做到广覆盖全人群的获益。
Q4:Neotorch研究招募的都是中国患者,这是否意味着“3+1+13”的围术期治疗模式更适合中国肺癌患者?
陆舜教授:Neotorch研究聚焦中国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涵盖所有的中国人群,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围术期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必将指导中国的临床实践,改变我们的治疗标准。
基于这个结果,国家药监局在2023年4月11号已经受理了特瑞普利单抗用于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此前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已经获批了6项适应症,现在是第7项,相信未来特瑞普利单抗新适应症的获批将极大的改善、提高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治疗的药物可及性,为病人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更好的延长患者的生存,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Q5:根据围术期免疫治疗的理念,手术前要进行三周期免疫治疗,这会不会影响手术过程或者手术的成功率?
陆舜教授:手术前的免疫治疗不会影响手术的过程和成功率,还能提高手术的完整切除率。很多人担心多做了内科治疗会不会影响手术,导致肿瘤切不干净,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术前的新辅免疫加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微创手术,而且R0切除率(就是根治性手术,切缘无癌细胞残留)更高,真正达到根治目的,这些都支持我们对局晚期病人术前使用免疫加化疗。理论上,在免疫力比较强的局晚期病人中,免疫治疗效果会比在晚期病人中更好。
基于Neotorch、CheckMate816、IMpower010等很多III期研究,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III期病人不存在要不要免疫治疗的问题,而是都要免疫治疗。因为只有通过免疫治疗,更多的患者才能达到长期的生存。所以,手术前的免疫治疗不是影响手术,而是帮助手术,还能提高手术的根治率和完整切除率,为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带来更好的预后。
Q6:围术期免疫治疗跟单独化疗相比,免疫治疗药物的加入会增加副作用吗?
陆舜教授:不会。在Neotorch研究中,我们这种“3+1+13”治疗模式的安全性非常好,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很好,没有出现新的毒性。相比安慰剂,特瑞普利单抗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和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一点,但两组中因为不良反应导致停药或死亡的比例类似,所以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3+1+13”的治疗模式是安全可控可管理的。
而且,在新辅助治疗以后,特瑞普利单抗组有更多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更多的患者实现R0切除。这意味着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没有增加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Q7:我们平台上也有很多III期肺癌患者,有的已经接受治疗,有的还在等待治疗,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陆舜教授:首先要相信医生,要相信科学。科学没有神药,我们只有一步一步的不断的向前行,通过临床研究、新药开发,实现更好的疗效。在免疫治疗时代,新的治疗方案层出不穷。我们不断的把一些在晚期患者中获得成功的治疗模式复制给相对早期病人,特别是III期病人。所以,III期的病人会有更多的综合治疗手段。
对III期的肺癌患者来讲,综合治疗是很重要的,不能单一的依靠手术,手术只是其中一种手段。多手段的治疗,特别是现在免疫加化疗这种手段已经给病人带来了很好的获益,我们为什么不用?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候接受了三个周期的治疗就能带来不一样的结局。所以,我们不是说接受内科治疗耽误病情,它恰恰是有助于你进一步的提高疗效,达到根治,这个才是我们最终的治疗目的。我们不是为了手术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根治。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