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中国之声 | 张力、赵洪云教授团队:双特异性抗体QL1706首次人体I/Ib期临床研究

前言

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可以同时结合两种靶点的抗体,与单特异性抗体相比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23年5月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赵洪云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ematology&Onc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靶向PD-1/CTLA-4的双特异性抗体QL1706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首次人体I/Ib期临床研究。研究证实,QL1706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耐受性良好,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宫颈癌等瘤种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成果为双免疫治疗用于晚期实体瘤患者提供了新的证据。

研究背景

抗PD-1抗体联合CTLA-4抗体的双免疫治疗已批准用于多种晚期实体瘤的治疗。然而,与抗PD-1单药治疗相比,双免疫治疗可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增加,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探索新型的高效低毒的双免疫治疗手段十分必要。

QL1706由PD-1抗体IgG4和CTLA-4抗体IgG1按照固定的比例组成。药物中的CTLA-4抗体成分经过改造,半衰期缩短。因此,QL1706可以在体内维持正常PD-1抗体暴露量的同时,降低CTLA-4抗体的暴露量,有望成为毒性更低、耐受性更佳的双免疫疗法。

研究方法

该研究在中国41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研究分为I期和Ib期两部分。I期部分为剂量递增与扩展研究,运用3+3研究设计,起始剂量为0.3mg/kg,最高剂量为10.0mg/kg,患者每3周接受1次治疗,综合评估各项数据确定II期研究推荐剂量为5mg/kg。在Ib期部分,患者按照RP2D接受QL1706治疗,每3周1次,直至达到疾病进展等停止治疗的标准。

图1 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研究共入组518例患者,其中I期纳入99例,Ib期纳入41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3岁(范围:20-81岁),180例(34.7%)患者具有免疫治疗史。肿瘤类型依次为非小细胞肺癌(146,28.2%)、鼻咽癌(134,25.9%)、宫颈癌(55,10.6%)、结直肠癌(27,5.2%)、小细胞肺癌(26,5.0%)、肝细胞癌(25,4.8%)、胆道癌(21,4.1%)、乳腺癌(19,3.7%)、肾癌(18,3.5%)和其他癌症(39,7.5%)。

图2 患者基线特征

安全性分析

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2.1个月。研究显示,所有患者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发生率为74.9%,其中≥3级TRAEs的发生率为16%。最常见的TRAEs为皮疹(19.7%)、甲状腺功能减退(13.5%)和瘙痒(13.3%)。irAEs的发生率为46.1%,其中≥3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1%。75例(14.5%)患者因TRAEs导致剂量中断,30例(占5.8%)患者因TRAEs退出。

在 Ib 期接受 QL1706 的419例患者中,TRAEs的发生率为73.7% ,其中 ≥ 3 级TRAEs的发生率为15.8%。irAEs的发病率为42.7%,30例患者出现≥3级irAEs。51例(12.2%)患者观察到严重TRAE,其中32例(7.6%)为≥3级。最常见的TRAEs是皮疹(16.2%)、甲状腺功能减退(11.5%)和贫血(10.5%)。8.16%的患者因TRAEs导致剂量中断,20例患者(4.8%)因TRAEs而退出。4例药物相关死亡发生在Ib期(感染性肺炎、免疫介导性肺炎、心肌炎和肝炎)。

图3 不良事件

疗效分析

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共468例患者接受了5mg/kg QL1706治疗,其中79例患者观察到客观缓解(1例完全缓解),客观缓解率(ORR)为 16.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1.7个月。QL1706在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和宫颈癌患者中的ORR分别为14%、24.5%和27.3%。在既往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宫颈癌中,QL1706也显示出卓越的疗效,ORR分别为24.2%,、38.7%和28.3%。

图4 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宫颈癌疗效结果

研究结论

该研究显示,QL1706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ORR,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和宫颈癌等瘤种中显示出更高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进行生物标志物的探索,目前,QL1706联合化疗的II期和I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张力教授、赵洪云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赵媛媛副主任医师、马宇翔副主任医师等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专家简介

张力 教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肺癌首席专家

  • 中国抗癌协会(CACA)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赵洪云 教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I期病房负责人,临床研究部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健康中国2030》肿瘤健康之“肺癌规范化诊疗”项目组专家顾问

赵媛媛 副主任医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马宇翔 副主任医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中心I期病房副主任医师

  •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肺癌精准治疗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

  •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2023年ASCO年会有4项QL1706相关临床研究入选壁报展示:

摘要号: TPS8606

标题:DUBHE-L-304: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ed, multicenter phase 3 study of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QL1706 as adjuvant therapy in completely resected stage II-IIIB NSCLC

第一作者: 朱余明教授

作者单位:上海市肺科医院

摘要号: TPS9139

标题:DUBHE-L-303: A phase III, multicenter,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active-controlled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QL1706 with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PD-L1 negative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第一作者:张力教授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摘要号: 8525

标题:Safety and efficacy of QL1706 plus carboplatin/etoposide (EC) as first-line (1L) treatment for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ES-SCLC): Results from a phase II single-arm study

第一作者:范云教授

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

摘要号: 4077

标题: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Adaptive, Phase Ib/II Study of QL1706 or QL1604 plus Bevacizuma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第一作者:毕锋教授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