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咨询病例:
前言:我们在科普文章中经常看到说肺结节如果有血管进入、有毛刺、有分叶、有膨胀性等恶性征象就容易是肺癌。而实性的病灶更是危险性高,处理相对要更积极些。但是不是有了这些征象就是要考虑肺癌呢?有没有其他征象又能来排除这种诊断?今天分享的病例是实性结节的,确实有一些恶性征象,但结友的病灶却不是恶性,我们来看看此类病灶有哪些征象又是能作为排除肺癌的依据的。
病史资料:
基本信息:
男 34岁。
主诉:
发现肺结节4个月。
现病史:
患者2023年1月份CT发现肺结节,1月17号PET考虑为炎性病变,抗炎治疗后,2月15日复查,均有缩小,小的大部分缩小,有的消失,进一步明确诊断,问诊。
希望获得的帮助:
判断下良恶,给点意见。
影像展示与分析:
病灶1:
病灶出现,位于近肺门部,紧邻上叶后段支气管。病灶轮廓较清;有浅分叶征;有血管进入病灶的样子;病灶边缘有少许磨玻璃成分。
病灶外侧边缘显得有些模糊,后段支气管没有明显牵拉变形或受累的样子。实性部分缺乏收缩力。
病灶虽有分叶或表现不平,但无膨胀性,也无收缩力。
病灶与血管间隙不清。
上图也显示病灶与血管之间看不出缝隙,病灶表面不平。
实性但收缩力不明显,与血管间没有间隙。
少许毛刺征和淡磨玻璃成分,整体轮廓还是较为清楚的。
边缘部分磨玻璃密度的成分,瘤肺边界不太清楚;蓝色箭头示卫星灶,卫星灶也是淡而偏糊的磨玻璃;病灶内有实性成分,但实性成分的边比较平直,缺乏收缩力。
病灶2:
病灶邻近胸膜,有胸膜牵拉的样子;也有血管进入病灶;大部分为实性成分,少许是淡的磨玻璃成分。表面不平有分叶。
表面粗糙不平,有毛刺样征;少许淡而偏糊磨玻璃成分。
病灶与胸壁间紧贴,但牵拉不明显;周围区域磨玻璃成分少而糊;整体有膨胀感,但此层的边相对较光滑。
明显的血管进入,病灶有一定的膨胀感;边缘少许磨玻璃成分;胸膜间隙征存在;部分边缘较为光滑。
血管异常增粗进入,病灶有膨胀感,部分边缘有短细毛刺样征,胸膜侧没有明显增厚,有胸膜间隙征。
毛刺更明显了,有的较粗似棘突征;胸膜略有牵拉;边缘有很淡的磨玻璃影。但此层面见总体张力不够。
细支气管通气征;边上淡磨玻璃成分,磨玻璃部分瘤肺边界不清。
上图层面我们发现病灶是中间高密度,略显不致密的;周围有较大区域是很淡的磨玻璃,瘤肺边界显得不大清楚。
影像印象:
结友这两处病灶,如果是孤立发生的,则感觉都有较多恶性征象,包括血管征、毛刺、与血管间隙不清、支气管通气以及膨胀感、磨玻璃成分等。但我们认为这两灶基本上考虑不太可能是恶性,基于:1、实性密度但收缩力不强、膨胀性不够;2、病灶多发,且实性密度为主。多原发肺癌虽也有实性的,但少见得多,多原发早期肺癌多为磨玻璃密度的;3、病灶2部分层面显示实性部分密度过高(却又乏收缩力)而磨玻璃部分密度过淡,这与肿瘤不符合,而是与炎症更符合,特别是磨玻璃部分的瘤肺边界不清,不正是炎症区域外围的水肿吗;4、年纪轻,实性肺癌的发生相对概率小些。
复查情况:
结友经过治疗与随访,事实证明病灶确实是炎性的,只间隔1月多点,复查明显有吸收好转。下面是前后的对比情况:
病灶2明显吸收好转。
病灶1明显好转。
感悟:
看肺结节的影像,不找恶性特征性的表现不行,只盯住找到的恶性影像特征也不行。总体的判断是要综合所有信息之后的辩证分析、通盘考虑后才能给出倾向性的意见的。许多结友在问诊或门诊时,经常会紧盯着医生问到底有没有血管征、有没有胸膜牵拉、有没有分叶毛刺?CT值是多少?两次对比相差1毫米是不是表示肿瘤进展了?其实很多时候不必、也不需这样去深究,综合的判断才是要紧的!而且要结合医生的经验、影像的细节、病灶变化情况、病史信息,甚至不同的部位都是要考虑的因素。而有些东西需要稍微关注,却并不需要深究。我一直强调:该粗的时候粗、该细的时候细。遗漏该细的细节信息可能带来诊断的不准确;过于纠结该粗的细节又是无谓也是无效的努力!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