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含手术标本展示,点击阅读请注意)
手术病例分享:
前言:我们在公众号文章中经常讲,磨玻璃为表现的早期肺癌不能过于积极手术,尤其是肺叶切除要慎重!但在早些年,其实不管哪一级别医院的医生对肺结节的认识都没有现在这么深刻,所以在10来年前,检查发现肺磨玻璃结节考虑恶性的,根据诊疗指南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的不在少数。
但其中有许多确实是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的。当时的想法是原位癌切了好呀,以后就没有事了,也不需要化疗或放疗等后续治疗。但随后的复查随中,很多病人又检出新的磨玻璃结节,又是考虑肿瘤范畴的,这时候就尴尬了!不是又要切了吗?说好的一劳永逸在哪里?当然这也是临床经验的积累,也促使大家重新来审视肺磨玻璃结节这一新的高发的疾病。也才会有JCOG系列研究的进行。
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就是一位早在8年前左肺结节切了肺叶,病理报告是原位癌的;结果随访中于5年前又发现右肺结节,继续随访发现有进展的。近日专程从外地跑来杭州找我手术,术前考虑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也报是原位癌的。好在这次只是做了楔形切除。
病史信息:
结友是8年前开的刀,左下叶切除,病理原位癌。术后于5年前发现右下叶结节,当时报告示仅5毫米,而今年4月份检查时已经是混合磨玻璃密度,大小也增大到14毫米。
影像展示与分析:
非薄层看上去就不舒服,明显有血管进入,整体轮廓较清,密度显得有点乱。
薄层扫描显示病灶出现,胸膜距离近,此层是纯磨密度,但贴边有血管走行。
上图见明显血管进入以及病灶内部血管穿行;整体轮廓与边界清。
邻近胸膜略有牵拉影响,表面不平,轮廓较清,密度较为均匀。
病灶表面有细毛刺征,胸膜轻微牵拉,血管进入与穿行。
上图见有少许偏实性成分,密度显得有点杂乱;病灶的边缘是细毛刺状的。
血管征与毛刺征明显。胸膜间隙征存在。
病灶表面不平,有月牙铲征的样子。
病灶月牙铲征,血管向病灶处聚集,表面不平。
靶扫描显得整体瘤肺边界清,有血管进入并散开来,表面不平,部分有毛刺,部分区域见月牙铲征。
内部密度不均,表面不平。
血管进入明显。
表面不平与密度不均较平扫的更显著。
以上诸图靶扫描显示的影像信息都比平扫更为清楚,更趋向是该考虑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较大。
临床决策:
1、病灶是磨玻璃密度,随访从5毫米长到14毫米,且有明显血管征、毛刺征、浅分叶、月牙铲征以及密度欠均匀显杂乱,考虑是肿瘤性质的,以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
2、左侧已经切了肺叶,此次病灶位置靠边缘,又是磨玻璃密度为主,应该尽量选择亚肺叶切除。鉴于实性成分并不明显,只是密度偏高成分,所以结合位置拟行单孔胸腔镜下右下叶部分切除(楔形),淋巴结基本不可能有问题,若采样下也可,不采也可。
最后结果:
大体标本见病灶切面灰白,质较硬,没有包膜,像肺癌的。
病理切片报的是原位腺癌,术后常规病理也是一致的。
感悟:
这个病例事后来看,切了化验是原位癌,似乎不划算,因为原位癌已经被踢出肺癌之外了。但实际上我们临床的思维并能总是事后来反推之前的考虑。而且此灶从发现时5毫米进展到现在的14毫米,而且从影像上判断是更符合微浸润性腺癌的,关键是位置还好,能楔形切除。所以从风险角度来讲是有一定风险的、从位置来讲楔形切除对机体影响是小的,所以利弊权衡来说,切了才是更为合理的选择。此灶真若再随访,也必继续进展并仍在近几年内要切除的,因为它的进展启动键已经按下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