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居家治疗的肿瘤患者喜欢把医院配来的药拆开,分门别类的存在透明小药盒里,放在桌上、窗台上,以此提醒自己按时服用。
这种行为值得提倡,但很可能在夏天就不合适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想美白的小姑娘,一些药物和服药的人更需要防晒的。
药品为什么‘见不得光’?
光照可以导致一些药物发生光分解反应——即药物在光线的作用下发生结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或失去原有的活性。光分解反应通常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药物被光照破坏了,就无法恢复药效了。
光分解反应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药物的本身性质、光源的强度和波长、环境温度和湿度、溶剂和添加剂等。一般来说,紫外线和可见光中的蓝光对药物的破坏作用最强,红外线和可见光中的红光对药物的破坏作用最弱。
光分解反应会导致药物出现颜色变化、沉淀、气味变化、浑浊等现象,也会导致药物的有效成分减少、毒性增加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需要避光保存的药物,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进行储存和使用。
哪些抗瘤药需要避光保存?
许多瓶身深色或是不透明的药物,都是需要避光保存的,很可能取出来一见光就失效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们。
首先是一些常见的化疗药物,主要有铂类药物、蒽环类药物、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抗代谢药物等。这些药物大多是静脉输注给药,为了避光,在使用时护士都会套上个不透光的袋子。方面我们不用太担心,毕竟医护人员肯定考虑得比我们自己更周到。
我们主要关注的要居家服用的那些药物,这主要有:
- 替吉奥
- 达拉非尼
- 卡培他滨
- 甲氨蝶呤
- 氟尿嘧啶
- 环磷酰胺
- 依托泊苷
- 昂丹司琼
- 亚叶酸钙
以上这些药物,在光线下都容易发生分解和变色,导致活性降低或失效。因此,在储存在储存时应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卫生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或强光照射,避免高温或潮湿。药物的包装也建议别随意拆开或剪开。如果已经将药物取出,建议在24小时内使用完毕。
服药后,哪些人见不得光?
除了上述需要避光保存的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在服用后,人需要注意避光,不能暴晒。
一些药物存在光敏反应,在体内或体外吸收了光能后,会与皮肤或眼睛的组织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皮肤或眼睛的损伤或炎症。
光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剂量、使用时间、光源的强度和波长等因素。而皮肤娇嫩者、小儿、老人、女性,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红斑狼疮、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比旁人更容易出现光敏反应,需要格外重视。
以下是一些药品服用后,人需要避光:
·多西他赛:
多西他赛是一种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多西他赛在体内或体外吸收了可见光后,会产生自由基,与皮肤或眼睛的组织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皮肤红斑、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损伤,或者引起眼睛发红、流泪、视力模糊等不适。
·替加氟:
替加氟是一种口服给药的氟尿嘧啶类抗代谢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替加氟在体内转化为氟尿嘧啶后,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导致皮肤红斑、水泡、色素沉着等损伤。
·盐酸左氧氟沙星:
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口服给药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细菌性感染。盐酸左氧氟沙星在体内或体外吸收了紫外线后,会与皮肤或眼睛的组织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皮肤红斑、
这些药物,在服用期间及停药后至少5天内,要避免阳光直射或人工紫外线。
需要避光的人,要注意什么?
在日常生活方面,我们首先要明白:并不是站在烈日下才算是见光,阴天、日光灯照射、甚至月光的照射都是不同程度的“见光”。另外,日光中的长波紫外线是可透过一般的玻璃窗的。因此,患者即使在家里也要格外小心,最好拉上窗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及时准备涂抹防晒霜,进行戴帽子、穿长袖衣服等防晒措施,并着重保护皮肤和眼睛。
在饮食方面,需要避光的人还要避免食用泥螺、雪菜、莴苣、茴香、苋菜、荠菜、芹菜、萝卜叶、菠菜、荞麦、香菜、红花草、油菜、芥菜、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富含光敏性物质的食物。这些食品可能会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加光过敏风险。
如果已经出现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眼部损伤等应该及时用冷水湿敷红肿发热部位或者去皮肤科进行就医。
参考文献:
王波.光敏性皮肤病致病因素分析和防治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4(19):1180-1181
黄佳,杨莉,赵志刚,等.药源性光敏反应的致敏药物及防治[J].药物与临床2014,11(2):17-21
张乾.诱发阳光过敏反应的药物要警惕[M].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2019.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