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肿瘤转移,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有“肝转移”。根据美国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2015年监测数据,各器官原发癌肝转移发生率见下表:
原发性恶性肿瘤 |
肝转移发生率 |
胰腺 |
77.6% |
结肠直肠 |
72.0% |
胆道 |
62.8% |
小肠 |
62.2% |
食道 |
48.9% |
胃 |
46.2% |
卵巢 |
26.3% |
乳腺癌 皮肤(黑色素瘤) 膀胱 肺 肾 骨骼及软组织 子宫 睾丸 宫颈 前列腺 |
25.7% 25.6% 24.9% 24.0% 22.9% 18.2% 16.6% 16.2% 16.0% 4.8% |
这样高的转移概率,让我们不得不“小心肝”。
肿瘤为什么容易肝转移?
原因1:肝脏血供丰富
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主要依靠血液运输。肝脏是人体内血流量最大的器官之一,每分钟的血流量高达1500ml左右,约占心脏排出量的1/4。而且,肝脏具有动脉和静脉两套供血系统,分别来自于肝动脉和门静脉。这些都增加了癌细胞随着血液到达肝脏的机会。
因此,即便是乳腺癌、黑色素瘤等与肝相距甚远的肿瘤,也很容易转移到肝。
原因2:肝脏的地理位置首当其冲
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想要通过血液转移,第一站就是肝。这是因为,腹腔内的器官(如胃、小肠、大肠、胰腺等)的静脉血液回流,都要经过门静脉进入到肝脏。所以,如果这些器官发生癌变,例如在国内高发的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等,血行转移第一站大概率就是肝。以结直肠癌为例,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发生肝转移的概率至少在50%以上。
原因3:肝脏的结构及功能容易“存留”癌细胞
我们都知道,肝脏的主要功能类似于人体血液“净水器”。它能分解和排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但这也意味着,随血流带来的癌细胞或体积较大的癌栓(由癌细胞和凝血物组成的血栓)也容易在此滞留。
另外,由于肝窦(毛细血管)结构像海绵一样松散,这进一步导致了癌细胞或癌栓容易在其中停留。如果癌细胞或癌栓能够逃过免疫系统的清除,并与周围组织相互作用,则可能形成转移灶。
原因4:肝脏的环境能为肿瘤生长提供便利
正如前面讲的,胃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等),首先进入到门静脉再到达肝脏。因此,肝脏里面的营养物质是非常丰富。癌细胞到达肝脏,就像是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很容易生根发芽。
另外,早在1889年,就有科学家提出了种子与土壤假说——即某些肿瘤细胞(种子)会转移定殖在有合适生长环境的器官(土壤)。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不论是从血流循环模式、肿瘤细胞内在因子、器官微环境,还是肿瘤细胞与器官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来看,肝脏都是一片合适的土壤。
肝转移是可以预防吗?
肝转移发生的概率如此之高,我们该如何预防呢?目前并没有什么明确针对肝转移的、高效的预防方式。我们能做的只有这几点:
1.尽早发现并治疗原发病灶,避免癌细胞扩散。
2.术后进行辅助治疗,降低转移风险。
3.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肝转移。
肝转移有哪些症状?
在早期,肝转移是很难被患者“感知”到的。这是因为,肝脏本身并没有痛觉神经,不能感知疼痛。而且,肝脏的代偿功能较好,早期出现转移,也不一定会影响肝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当转移灶较小时,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难靠患者个人感觉来判断。
想要在早期发现,我们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所以患者一定要做好定期随访复查。
到了中后期,随着转移灶的增大和增多,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上腹部或者是肝区不适或隐痛
·乏力、发热、体重下降、贫血
·黄疸、腹水、腹胀
·肝区包块或结节
但这时候问题已经变得棘手了。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让自己出现这些症状。
如果出现肝转移应该怎么办?
① 可手术患者
肝转移的治疗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策略不同。在一部分癌症中,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许多人认为当肿瘤转移就是晚期了,就是“必死无疑”、没有根治机会了。但对于可切除性的肝转移却未必如此。因为肝脏具有很好的代偿性和可再生性,即便较大面积的手术切除后,依旧能保证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的肝功能。
一些患者,在合适时机进行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后,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甚至是达到根治的效果。
②不可手术患者
如果是多发的肝转移灶,或者除了肝脏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有转移了,这种情况下手术的收益不大。
更建议患者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的方法,尽可能地延缓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还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微波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局部治疗方式,针对性地杀灭或缩小肝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期。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肿瘤转移的知识点欢迎点击我们的往期文章:
疼痛就是转移了吗?癌症复发转移时会有哪些征兆?
人人都怕肿瘤远处转移,那肿瘤是如何转移的?
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一回事吗?我们该如何避免?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