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咨询病例:
主诉:
发现肺结节5年。
现病史:
5年前2018年体检发现右肺中叶4*2mm实性结节,之后每年一直在本地医院复查,均无变化,今年2023年复查新报了一个4*3mm的纯磨玻璃结节,因不放心去本地医院把2020—2023年拍的CT拷出电子版,找了一个放射科医生朋友看,发现左肺下叶一个近1.4CM的大磨玻璃结节,查看2020年CT电子版,现为进一步诊治网上咨询就诊。
希望获得的帮助:
我现在焦虑不安,恳求主任帮我:1、判断下这个左肺下叶将近1.4CM的磨玻璃结节是什么性质?2、对比2020年与2023年大小、密度、特征有变化吗?3、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手术吗?4、肺内还有无漏报的其他磨玻璃结节?
关键影像展示:
医患交流:
我:左肺下叶,这个病灶是磨玻璃密度,但是一是密度很低,二是靠后侧的轮廓跟边缘不太清楚。感觉不是典型恶性的影像特征,可能还是局部纤维增生可能性大一些。即便不能完全除外恶性范畴,但目前肯定风险非常低,还不需要干预处理,能够先半年到一年随访复查。今年的于2020年的相比,感觉稍微明显一点,应该说略有进展,但是还没到有风险的程度。意见供参考!其他没有见到有意义的结节,如果是人工智能找出来很小的那种,没有临床价值,因为反正总是随访。
患:之前网上问诊了好几个医院的胸外科主任,有两个说是良性可能性大,不排除原位癌,有一个直接说是考虑微浸润癌,吓得我已经睡不着吃不下。每个医生的说法都不太一样,甚至有些差异很大,恳求叶教授,我需要再去做哪些检查进一步明确性质吗?比如靶扫描?增强CT?肺肿瘤标志物?穿刺?
我:不需要进一步检查。也不必去猜是啥,只需关注主病灶有无风险。能不能随访。靶扫描有一定意义,但反正风险低,可以先只薄层平扫复查,等哪次手术与否比较难决定时再查靶扫描就可以(现在反正只需随访,所以不必)。
患:若是小斑片磨玻璃影是不是就是非常大的偏向良性?
我:别去纠结了,该干嘛干嘛。
患:我天天茶饭不思,好怕是恶性的,若没有及时手术变成微浸润或者浸润。
我:密度低不管是啥都风险不大,只需年度常规体检复查。
患:之前一直看科普文章,说越大恶性概率越大,现在查不到1.5CM了。
我:密度是关键。
患:今年与2020比较有点进展,是指直径大了点?还是指密度增大了,或者是实性成分增加了,有无血管穿行?
我:显得略大点,跟你说别纠结了。
患:教授,增大是增大了多少mm?密度有无增加?我看了您发的两个截图,是不是2023年的图看起来有空泡样?
我:总体风险小,纠结细节就没有意义。因为反正不考虑去手术切除。那再猜来猜去何益?
患:叶教授,不好意思,本人特别焦虑,因为小孩还很小,我担心是恶性的。因为之前网上问诊了上海某医院的一位主任,诊断直接说考虑微浸润可能,所以我真的好怕好怕耽误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我的那个大结节是纯磨玻璃还是混磨玻璃?
我:纯。
患:谢谢叶教授专业、耐心、细心的解答,您的专业详细的解答就像定海神针,我觉得我今晚终于可以睡上一觉了。
我:你有看我的科普,但是没有领会我的科普的精髓。不要纠结于最后的病理结果是什么,而是从病灶风险大小来考虑是否手术干预。
患:叶教授,主要是因为几乎每个医生的说法都不太一致,甚至有些差异较大,导致患者更加焦虑不安,无所适从,不知道找谁才能比较明确的给出良性还是恶性,我就特别的焦虑不安,很无奈,很彷徨。
我:那没办法,听谁要你自己选。
患:我听叶教授您的,就冲着您耐心,专业的为患者我解答,我就觉得您耐心的解答像定海神针。请问靶扫描跟三维重建,四维重建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一样的东西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我:应该不是。你看看我的病例分析文章,很多有平扫、薄层、靶扫描不同图像的呈现的。
患:叶教授,请问原位癌是不是也可能一辈子不再进展,或者五年、十年等才会进展的?
我:说是也有可能,但又不一定的。你猜了也没用呀。
患:叶教授,我这个近1.5CM的磨玻璃,目前看的话最坏也就是原位癌的程度吧?
我:我觉得没到原位癌,甚至不是肿瘤范畴的。我开始就说了。
患:叶教授,我年年定期拍CT,2019年的CT是没有这个大的磨玻璃的,2020年有,而且一出现就已经是这么大了,而且2020—2023几年都没有消掉,之前看过一位主任的科普,说磨玻璃若没有一直没有消掉的,那么肿瘤范畴就非常大了,请问是这样的吗?
我:不一定的。我反复说了,看密度、看风险高低。你何必一直纠结?实在要开刀,你便去开去。
患:好的,谢谢叶教授,我明白了,若比较能明确是很大可能良性,我是不想开刀的,感谢叶教授的专业解答。
我: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是淡化良性还是恶性范畴,而是随访有没有风险来考虑,而这,密度是关键。你的密度低,风险就是小,能随访!
我已经被这位结友问得崩溃了!你说我要怎样解释她才能明白她这病灶近期没有风险,能安全随访观察。其实为什么有许多类似焦虑得不行的结友?真实的原因一是对磨玻璃早期肺癌的认识不够,与传统肺癌混淆不清,关键是许多科普都是混为一谈,从而谈癌色变;二是医生意见不一致。
许多结友到处问诊咨询,但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给出的意见都可能会有不同,但病人不知道医生不单水平有差别,也可能有自己小九九在里面,给的意见可能会带点其他心思,比如希望你开刀、比如希望你消融、比如希望你进他的临床试验、比如医院想创造效益等等。所以我早在多年前就讲:病人的焦虑是医生给的!若是看了5位医生,都说风险小能随访,病人还会焦虑吗?
网络问诊到底该怎样问?
有许多结友问诊问题很多,但纠结于其实意义不大的事情上,还有许多结友学会自己看片子,反复揣摩,其实专业的事仍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想提醒结友们,如果网络咨询问诊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问诊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病灶是不是恶性?近期有没有风险?要尽快手术还是能随访?如果要手术,方式如何选择或有哪些选择?不手术有没有其他办法控制或处理?医生的解答若回答了上述问题,那便已经有了性质的判断与后续处理的方向。
2、大小相差几毫米并不影响临床性质的判断与处理的决策,CT值的具体数值也不能反映病灶就是良性或恶性,需要综合评估。所以不需要纠结于到底是5毫米还是7毫米,到底是负600还是负500,这都不是关键。所以我的病例分析当中几乎不提准确大小或CT值 ,事实上我很少去测量。
3、结节如果多发,我们最要关注的是最主要的有没有风险,如果主病灶仍可随访,更小的去数一共多少枚,或与之前相比有没有稍微大一点,这有何意义?反正也是随访,过于纠结只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4、概率的事少去细究,比例说5年生存率80%,你无法知道自己是80%之内还是处20%之内,想破脑袋也没有用,该随访随访、该吃药吃药,其他交给时间来解答。
5、网络咨询需要提供电子版的影像资料,特别是小结节的。而有随访过的话,提供最早的和早近的基本上就已经可以回答问题,因为间隔时间最久的对比最明显。此外,若考虑是肿瘤范畴的结节,看了最近的没有风险能随访,则更早的意义就有限,总不至于此前风险还大些,现在反而风险低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