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疗,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就具备了人文医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一颗仁爱普善之心。
晚期癌患的“重生路”
笔者曾听闻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晚期巨大型肿瘤患者,在夫人陪同下,千里迢迢,从胶东到上海。接诊的名医一看CT片和病人,冷冷地说,回去吧,3个月,好好吃点吧,于是挥挥手,让他们退下。
夫妻俩当场抱头痛哭,患者很快感到肝病如撕裂状。被人搀扶到另位肿瘤专家诊室,该诊室挤满了求诊人。
该专家见状,立刻站了起来,恳请其他病友给他让座,并随意半蹲在患者身边做问诊和初步检查,然后随即掏出手机,请求一位有类似严重病史,现已痊愈的肝癌患友,能否与该患友及家属谈谈。
征得对方同意后,即告诉这对夫妻,这是一位和您患同样病情的病人,现康复得很好,您若愿意可先和他交流交流,也许对您会有帮助,现在我的病人比较多,都是肿瘤患者,先安排你们在隔壁屋子里谈,最后,我可以花比较多的时间,再和您详细讨论您的病情。
这对夫妻很快心情平静下来。最后医师又和他们沟通了他一个多小时,并告诉他们,夫妻恩爱比什么都重要,您的病,不是没办法。
结果,在这位医师的诊治下,或者说,人文精神的具体感染下,这位病人活了4年多。
爱,时常创造生命奇迹
什么叫人文关爱,这就是人文关爱,没有模式,没有程序,只是充满爱意的一种言与行,一种沁人心肺的爱。正是因为这种爱,常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可以这么说,在今天的医疗条件下,许多情况下我们缺的不是技术或者药物,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崇高的人文精神,一种真正的大慈恻隐之心。
有了这,没有办法,可以创造办法。而对肿瘤这类难治性疾病,这种关爱,这种精神,尤其显得重要。
治病,不可失人情
在历代中医家的论述著作中多有记载,如《内经》在诊治中格外注重心身相关,提出诊治疾病要“不失人情”。
现代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较之正常人,在情绪不稳、焦虑、忍让、自我压抑、急躁等负性心理倾向方面表现的尤其明显。
在肿瘤确诊之初,患者更多的呈现出抑郁倾向,表现为诊断冲击所带来的急性痛苦,有人将其形象地描述为“心理炎症”。
这一正常的心理应激有一个逐渐平稳的过程,尤其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疗措施以及社会家庭的支持下,病人会逐渐自我调整。
这也是为何,笔者非常注重帮助患者纠正其负性心理,重建正性心理的关键原因。
社会支持,提供正向情绪
在笔者很多康复患者中,他们都或多或少会引导自己产生乐观开朗的心态。
包括现代社会也为肿瘤患者搭建了很多类似康复俱乐部这样的交往场所。这些有效的社会支持,也能使患者的抑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宣释和缓解。
增悦,抗癌首要原则
总之,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康复都和压力、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除了正向的医患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等,患者还可通过中医药调理、亦或是健身操畅通经气、又或诸如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等各种能愉悦性情之法,都可选用。增悦是患者抗癌的首要原则。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