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以创新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河南省肿瘤医院科研兴院纪实

7月15日,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河南加快重建省医学科学院对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7月16日,《河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刊发了整版题为《以创新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河南省肿瘤医院科研兴院纪实 》的文章,深入报道了我院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程中成绩和亮点。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公立医院推动高水平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河南。在卫生健康领域,河南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打造医学科学创新高峰,做优做强医疗卫生事业,护佑人民健康。为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河南加快重建省医学科学院,力争在医学科学创新领域起高峰。

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又一重大举措。

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河南省癌症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胸怀“国之大者”,聚焦“省之要者”,明确目标定位,拉高标杆、对标一流、科学管理,整合创新资源,引育高层次人才,聚焦临床研究和转化,不断提高临床研究和诊疗水平,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推动全省肿瘤防治事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造福中原百姓,努力为健康河南、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抢抓机遇

建强创新“孵化器”

对于医院来讲,创新平台载体是实现科研提升、技术突破的“基石”,也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底座”。省肿瘤医院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创新要素、资源集聚。

2022年9月2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揭牌暨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郑州举行。河南推进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又往前迈出一大步。

我省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加快健康河南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满足亿万河南人民健康需求的重大民生工程。它将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华中,力争打造全国区域医疗服务的“高地”和“样本”,助推河南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几个月来,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稳步前行。省级层面,成立理事会,省领导牵头,做好通盘设计和安排部署。院级层面,建立完善工作机制,项目建设有计划、严要求、抓落实。

学科层面,以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疑难危重病种与核心技术“两个清单”为重点,省肿瘤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学科层面深入开展合作,实行临床双主任制。放疗科、放射科、妇科、头颈甲状腺外科、超声医学科、分子病理科、营养科、检验科……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科主任或正高级职称专家,兼任省肿瘤医院相应科室学科带头人,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能力、学科建设等方面深入交流,全方位提高省肿瘤医院的学科实力。

省域层面,主要以“双域计划”“蒲公英计划”为载体,大力推进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设。省肿瘤医院于2017年启动“双域计划”,通过与县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截至目前,“双域计划”覆盖省内外县级医院70余家,将2万多名患者留在了基层,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大病不出县”带来的便利。

“蒲公英计划”,则由省肿瘤医院青年专家组成博士团,定期到医联体所属县级医院,开展MDT会诊、学科座谈、手术指导,将先进的诊疗理念、技术手段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在中原大地上传播扩散,惠及基层群众。

2018年以来,省肿瘤医院先后成立省级以上实验平台22个。现拥有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1个、PQCC全国示范实验室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8个、工程研究中心16个。同时,整合建设新的临床病理中心,扩建中心实验室、中美肿瘤生物样本中心,打造医疗、科研、预防平台,加强与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的对接合作,就河南省常见高发肿瘤建立科研平台,开展联合攻关,为医院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引育人才

形成汇智“强磁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科研进步的背后,必须有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保障。

△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功与于金明院士签约伴飞计划

制订并实施“伴飞计划”,以“国家队”、国内一流团队为对照标杆、学习榜样,朝着从伴飞到齐飞、从跟跑到并跑奋力迈进——最近几年来,河南省肿瘤医院借此建设一批临床专科,带出一批骨干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进一步缩小与国内顶级医院的差距,逐步成为掌握核心竞争力、具有学术话语权、引领学科发展先进方向的龙头力量。

2018年,李兵从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由于研究方向的差异和临床工作的繁忙,他曾苦于找不到研究方向。2020年,他被医院派往香港理工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学习归来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获批两项省部级课题、登记4项软件著作权,申报了4项发明专利。

李兵的成长,得益于医院支持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项目,也是省肿瘤医院创新管理模式、跑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一个缩影。

“自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医院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的愿望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为强烈。”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功说。

“伴飞计划”有着清晰明确的“施工图”——分为“立标、对标、达标、创标”四个阶段,按照“学科间结对子,成熟一个,签约一个”的原则,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与条件符合的学科团队、医疗机构、研究院所合作交流,实现价值共创,构建院内、院外一流学科梯队相互促进的学科建设发展格局。

张建功认为,与以往的“请进来、走出去”培养模式相比,“伴飞计划”是各学科在医院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下,致力营造建设系统性、持续性、共赢性的学科发展生态圈,避免以往交流培养模式的点状散发、无序、临时性等特点,而是一种突出目标导向、多方互利,形成以感情为基础、协议为保障、结果为激励的管理闭环。所以,“伴飞计划”是不断迭代升级、持续赋能学科发展的“请进来、走出去”。

近年来,在省级层面战略布局下,医院先后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学科层面,临床医技科室在做好调研基础上,与国内一流专业团队建立合作交流长效机制,“伴飞”过程中,全院职能部室从制度、渠道、经费、硬件等方面予以支持,全院一盘棋,打好配套组合拳。

截至目前,全院32个临床医技学科,与39个顶尖医疗专业团队在医疗技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据统计,2020—2022年度,各学科进行线上及线下“伴飞”交流1158次,医院到“领飞团队”单位进修合计70人次,参加“领飞学科”举办的短期培训236人次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59项。

近年来,省肿瘤医院着力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2018年以来,当选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3人,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23人,省级学会主任委员12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特殊贡献青年专家2人,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先后有11人入选中原英才计划(含中原名医4人、中原领军人才4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3人)。2022年获批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人才14人,获批人数位居全省第二。

产出成果

激活发展“主引擎”

以OMC(Objective目标、Measure量化、Cooperation协同)管理体系为依托,以对标一流、转型发展为导向,省肿瘤医院一方面积极孕育科技创新的“种子”,另一方面探索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丰厚支撑创新的“土壤”,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血液科周可树主任带领团队,全程参与并推动泽布替尼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成为我国首个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并在美国获批的本土研发抗癌新药,创下我国新药出海“零的突破”,并在全球多项适应证的拓展中作出突出贡献。

乳腺科副主任闫敏带领团队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为乳腺癌专业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

血液科主任魏旭东带领团队,开展的注册类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已于今年4月接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查并顺利通过,成为我院首个接受核查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

疾控办主任张韶凯带领团队,牵头开展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试剂盒于2023年6月获批上市,是我国国内唯一通过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验证的宫颈癌筛查产品,也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中国宫颈癌筛查第一证……

2022年,省肿瘤医院位列“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总榜第八名,肿瘤医院榜第四名,全省第一名。荣获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风云榜“最佳临床试验医疗机构金马奖”,且是河南唯一一家获评单位。这标志着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翻开医院科研创新的答卷,亮点纷呈、成绩斐然:

01

实现科技部重点项目零的突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

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屡创佳绩。2018以来,共获批自然基金科研项目55项,2021年入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旦排行榜百强,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位居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第二名。

03

省内科研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2018年以来,共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243项,其中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70项,省部共建项目73项,省中医药研发专项13项;获批市厅级科研项目205项,其中,河南省医学科技计划联合共建项目187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5项,郑州市科技局项目3项。连续5年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立项数量及立项率位居全省省直医疗卫生机构第一。

04

科研成果奖破冰前行。2018年以来,共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获得河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河南省医疗卫生系统第一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省专利三等奖。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1项,填补医院国家行业协会成果奖空白。

05

科研论文数量质量突飞猛进。2018年以来共发表论文2925篇,其中SCI论文964篇、中华论文819篇、中文核心论文790篇,SCI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9.102分。连续4年在郑州大学ESI学科发展分析报告中,收录论文他引次数及贡献度,位居郑州大学各卫生二级机构第2位,在2020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郑州大学肿瘤学专业进入学科排名200强,位列全球第180名。

06

医学创新,遐想无限。省肿瘤医院以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近年来,先后承办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中韩癌症防控论坛、中国北方乳腺癌“HOT”论坛、华夏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等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国内外影响力大幅提升。
“促进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切实体现,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重建省医学科学院,将在河南创新发展史上树起新的丰碑,打造集医教研产资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形成全要素医学科学创新生态,加快建高地、起高峰。医院作为河南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肩负起推动医学科学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质量、促进创新转化应用的重任,在肿瘤防治领域产出河南标志性成果,为健康河南、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张建功表示。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