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咨询过肿瘤科医生,或者是在肿瘤科就诊过的患者、患者家属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那就是医生都会要你提供患者的病理学检查报告单。
有的时候,患者和家属会因为临床初步诊断出肿瘤疾病而急于尽快治疗,但是,医生那面却要求患者需要继续增加一些病理学检查的内容,这也使得患者和家属有了一些疑惑,或者是不解。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到底是在做一些什么内容,这样的检测结果对于临床医生判断、实施治疗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其实,在很多人的心里还是对肿瘤病理缺乏一个根本的认识,在临床肿瘤诊疗的过程中,我们习惯性、形象的称呼其为肿瘤界的“终审法官”。
所谓的肿瘤病理学诊断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内镜活检、粗针、细针穿刺、胸腹水、痰液等收集的脱落细胞等方法获得的人体组织、细胞,借助显微镜以及一系列的病理学检测工具、技术对样本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观察,从而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病因学、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尤其是对于肿瘤性疾病而言,也是疾病诊断中级别最高的“金标准”,因此也被称为肿瘤界的“终审法官”。
对于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而言,其技术、手段、方法多种多样,各自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诊断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极其严谨、消耗时间的过程,这样就需要患者、家属,甚至是医生们在这样的过程中要耐心的等待,在病理诊断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是具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流程的,操作也是一环扣一环。
说到肿瘤的标本取材,一般分为组织学、细胞学两大类,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手术切除的肿物组织学标本,对于脱落细胞学标本则是以痰液中查找肿瘤脱落细胞最为熟悉。不论是哪种标本,对于病理学标本的采集和处理都是至关紧要的,这毕竟是获得正确诊断的第一步和基础保障。
标本的收集要求完整、及时、并且要对标本实施妥善的处理,再经过一系列的标本加工、固定、染色等处理环节,最后实施对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这样就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方向。
说到细胞病理学检测,大家马上会想到宫颈细胞学检测,这也是一项特殊部位的细胞学检查技术,目前主要以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为主。此外,在痰、胸腹水、尿液、肺泡灌洗液等样本检测上也具有着一定的优势。
组织学检查中的石蜡切片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也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技术,其制片过程较为繁琐,耗时也较长,一般需要3-5个工作日才能获得结果。但是其结果清晰,切片和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并具有可以实施远程会诊等优势。
免疫组化也是病理诊断上的常用技术,主要是借助于酶、荧光素、同位素、 金属离子等抗体显色剂,通过抗原、抗体之间特异性反应实施的定位、定性或定量检测。其检测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等特点。
在临床上可以协助判断蛋白表达层面的客观证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确定肿瘤来源、鉴别肿瘤类型、亚型、分化方向、肿瘤分级、预后判断、发现微小转移灶等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免疫组化还应用于靶向药物肿瘤靶标测定、肿瘤药物预测、筛选等作用。
分子病理学诊断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对肿瘤组织、细胞实施从基因水平上的检测,确定细胞和组织的分子遗传学信息,这对于病理诊断、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后判断具有着主要的意义。
对于临床肿瘤学的诊断而言,单纯意义上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现代肿瘤学的病理诊断还需要结合特殊的诊断设备、技术和手段,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精细的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如此将肿瘤的诊断水平达到免疫、分子、基因水平。这些也为目前肿瘤临床上实施的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肿瘤药物敏感性筛查等技术提供了依据。而这些结果的获得,都是具有规定的流程和诊断标准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施和完成。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