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起源于淋巴滤泡中的套细胞,属于成熟B细胞淋巴瘤下的一个亚型。约占全部NHL的3-5%,多为老年发病,平均发病年龄61-68岁,男性居多。
到底什么是淋巴瘤?
怎样预防淋巴瘤和进行早筛?
这种特殊表现可能提示淋巴瘤
淋巴结是套细胞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脾脏、骨髓和外周血也是较常见部位。除此之外,胃肠道和韦氏环是最常见的结肠累及部位。
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其他惰性淋巴瘤不同,患者确诊的时候多处于高度恶性阶段,80%以上结外组织受累,骨髓浸润很常见。
淋巴瘤最关键的一项检查
淋巴瘤 | WHO第5版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英对照最全最实用)
套细胞淋巴瘤主要依据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或t(11:14)/CCND1异常来诊断。
典型的免疫表型:
CD5+,CD20+,CD23-/+,Cyclin D1+,CD10-/+
MCL分为三型:
❶原位套细胞肿瘤/原位套细胞瘤变(ISMCN):指Cyclin D1阳性的B细胞局限于滤泡套区的内层,但没有达到MCL的诊断标准,通常是偶然发现的,有时也与其他淋巴瘤共存,可呈播散性表现,但很少出现进展。
❷套细胞淋巴瘤(MCL):经典型套细胞淋巴瘤
❸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套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套细胞淋巴瘤(nnMCL):与经典型MCL相比,大多没有症状,其预后相对更好,主要是外周血、骨髓和脾脏受累/侵犯,很少或者没有淋巴结肿大。病情发展缓解,但如出现TP53异常,则可进展为侵袭性较高的疾病。
套细胞淋巴瘤 |
|
原位套细胞肿瘤(ISMCN)❶ |
原位套细胞瘤变 |
套细胞淋巴瘤(MCL)❷ |
相同 |
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套细胞淋巴瘤(Leukemic non-nodal mantle cell lymphoma,非淋巴结MCL,nnMCL)❸ |
相同 |
分期
套细胞淋巴瘤发病时通常即为晚期(III-IV期),结外部位侵犯多见,如胃肠道、韦氏环、骨髓、外周血,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脾内形成瘤块,骨髓受累超过50%,至少25%的病人有外周血受累。
最全面!各种淋巴瘤分期标准
淋巴瘤治疗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实用科普一文全包括
全身增强CT(颈胸腹盆腔增强CT)(I级推荐),PET-CT检查酌情使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行MRI检查。骨髓穿刺和活检是必要的。
预后指数:应用IPI不能很好地区分评价MCL患者的预后,为此欧洲MCL工作组提出了MIPI,主要包括年龄、ECOG评分、LDH和白细胞这几项指标。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个组。这个评分系统比较复杂,后来提出了简化的MIPI,便于临床操作。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系统(MIPI)详见:各种淋巴瘤预后评分表最全汇总:生存率、选择方案就看它
套细胞淋巴瘤如何治疗?
淋巴瘤能治好吗?该怎么治?
怎么知道治疗效果好不好?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请收好!
A 初治患者的一线治疗
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套细胞淋巴瘤和原位套细胞淋巴瘤由于病情进展缓慢,而且不可治愈,通常参照惰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没有治疗指征的患者可能不需要马上开始治疗;有治疗指征(比如有症状,或病情快速进展,或肿瘤负荷非常大),则需要及时治疗。
对于需要的初治患者,I/II期患者(该类患者极少见),可考虑局部放疗或免疫化疗联合局部放疗。
对于II期伴大包块或III/IV期患者,根据患者年龄(通常以65岁为界)、体能状态等,将患者分为适合移植组和不适合移植组来进行分层治疗。
(一)适合移植的患者,采取诱导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的治疗策略
诱导治疗:方案目前仍未达成统一,可选方案包括
❶临床试验:特别是伴有PT53基因突变的患者,即使接受移植后预后仍较差,因此无论能否移植,首选考虑参加临床试验。
❷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R-CHOP/R-DHAP、R-大剂量CHOP/R-大剂量阿糖胞苷、R-HyperCVAD等)
R-CHOP/R-DHAP方案
【R-CHOP方案】
R 利妥昔单抗375mg/㎡,d0
C 环磷酰胺750mg/㎡,d1
H 多柔比星50mg/㎡,d1
O 长春新碱1.4mg/㎡,d1(最大剂量2mg)
P 泼尼松40mg/㎡,d1-5
每21天重复
【R-DHAP方案】
R 利妥昔单抗375mg/㎡,d0
D 地塞米松40mg/d,d1-4(可根据情况酌情调整)
HA 阿糖胞苷 2g/㎡,q12h,d2
P 顺铂100mg/㎡,24h连续输注,d1
每21天重复
R-大剂量CHOP/R-大剂量阿糖胞苷
【R-大剂量CHOP方案】
R 利妥昔单抗375mg/㎡,d0
C 环磷酰胺1200mg/㎡,d1
H 多柔比星75mg/㎡,d1
O 长春新碱2mg,d1
P 泼尼松100mg,d1-5
每21天重复
【R-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
利妥昔单抗375mg/㎡,d0
阿糖胞苷3g/㎡,q12h,d1-2
(超过60岁的患者,剂量下调为2g/㎡)
R-HyperCVAD/R-MA方案
【A方案】
利妥昔单抗375mg/㎡,d1
C 环磷酰胺300mg/㎡,q12h,iv持续2h以上,d2-4
美司钠 600mg/㎡/d,CTX用药前1h至最后1次CTX后12h
V 长春新碱1.4mg/㎡(最大剂量2mg),d5,d12
A 多柔比星16.6mg/㎡/d,连续输注72h,d5-7
D 地塞米松40mg/d,d2-5,d12-15
【B方案】
R 利妥昔单抗375mg/㎡,d1
M 甲氨蝶呤 1g/㎡,d2(亚叶酸钙解救)
A 阿糖胞苷 3g/㎡,q12h,d3-4(骨髓抑制毒性较重,可根据年龄和体能状态及病情等综合判断后酌情调整剂量)
❸R-苯达莫司汀联合R-大剂量阿糖胞苷
R-苯达莫司汀方案
利妥昔单抗375mg/㎡,d1
苯达莫司汀90mg/㎡,d1-2
每28天重复
(由于苯达莫司汀可能会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准备一线选择ASCT的时候要注意)
R-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
利妥昔单抗375mg/㎡,d1
阿糖胞苷 3g/㎡,q12h,d1-2(超过60岁的患者,剂量下调为2g/㎡)
每21天重复
两个方案交替进行,共6周期。也可以先3周期R-苯达莫司汀方案再给3周期R-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
❹R-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375mg/㎡,d0
苯达莫司汀90mg/㎡,d1-2
每28天重复
巩固治疗:
ASCT(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可移植的患者,均推荐在诱导治疗达缓解后行ASCT作为巩固。
维持治疗:
对于一线治疗达缓解的患者,无论能否行ASCT,均可考虑利妥昔单抗维持(375mg/㎡,每8-12周重复一次)。
(二)不适合移植的患者
诱导治疗:
❶临床试验:
特别是伴有PT53基因突变的患者,即使接受移植后预后仍较差,因此无论能否移植,首选考虑参加临床试验。
❷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OP、R-苯达莫司汀、VR-CAP等)
VR-CAP方案
硼替佐米 1.3mg/㎡,d1,d4,d8,d11
利妥昔单抗375mg/㎡,d1
环磷酰胺750mg/㎡,d1
多柔比星50mg/㎡,d1
泼尼松100m,d1-5
每21天重复
❸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
利妥昔单抗375mg/㎡,d0
来那度胺 15-25mg,d1-21
每28天重复
❹RBA500(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
利妥昔单抗375mg/㎡,d1
苯达莫司汀 70mg/㎡,d2-3
阿糖胞苷 500mg/㎡,d2-4
每28天重复(老年体弱患者注意骨髓毒性,可酌情减量)
维持治疗:对于一线治疗达缓解的患者,无论能否行ASCT,均可考虑利妥昔单抗维持(375mg/㎡,每8-12周重复一次)。
二、复发/难治患者的治疗
二级挽救治疗可考虑的选择:
❶临床试验
❷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奥布替尼)
伊布替尼560mg 口服,每日1次,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
泽布替尼160mg 口服,每日2次,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
奥布替尼150mg 口服,每日1次,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
❸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
伊布替尼560mg 口服,每日1次
利妥昔单抗375mg/㎡,每周1次,连用4周,此后第3-8周期第1天用药,随后第2周期用药1次,最长2年
每28天重复
❹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
硼替佐米 1.3-1.5mg/㎡,d1,d4,d8,d11
利妥昔单抗375mg/㎡,d1、8
❺伊布替尼+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
伊布替尼560mg 口服,每日1次
来那度胺 15mg,口服,每日1次,d1-21
利妥昔单抗375mg/㎡,每周1次,连用4周,此后每8周1次
每28天重复
❻之前未使用过的无交叉耐药的化疗方案(比如茉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
❼伊布替尼+维奈克拉(BCL2抑制剂)
❽CAR-T细胞治疗:对于免疫化疗和BTK抑制剂治疗后复发难治患者,可考虑CAR-T细胞治疗。
巩固治疗:对于年轻患者,可考虑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参考文献《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