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是比较少见的肿瘤,但近年有增多趋势。胰腺囊腺瘤占胰腺肿瘤的1%~10%,主要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浆液性囊腺瘤(SC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和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NET),部分类型的囊性肿瘤存在恶变为胰腺导管腺癌的风险。
目前对胰腺囊性肿瘤(PCN)存在较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诊断困难、过度或者延误治疗及对随访的困惑。这一方面是由于临床医师对PCN诊断的准确率低,尤其是鉴别诊断困难;二是医生、尤其是患者普遍存在着胰腺肿瘤预后不好的恐惧;三是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即便是胰腺外科医生本身也存在较多的争议。
我们先科普一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医学上普遍的观点是,浆液性囊性腺瘤是良性肿瘤,不会恶变 ,至今尚未见到原发性胰腺浆液性囊腺癌的报道。浆液性囊性腺瘤又名富糖原腺瘤和囊性微腺瘤,约占全部胰腺囊性肿瘤的32%。该病仅见于成人,男女发病比例为1:2,临床上70%为女性,病灶好发部位50%在胰体尾,50%在胰头,肿瘤的囊液稀薄,清亮,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基本上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根据囊的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小囊型、大囊型和混合型, 其中以小囊型占绝大多数。
虽然说浆液性囊腺瘤既不会恶变,也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应该不用担心,但在临床上,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就是同黏液性囊腺瘤或者黏液性囊腺癌的鉴别,因为后者是需要手术切除的,而胰腺手术都属于创伤较大的手术,在决策手术之前,能够做好鉴别诊断,那是很有意义的。 目前常用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
·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提供关于胰腺囊肿大小和结构的详细信息。
· MRI 扫描,可突出显示胰腺囊肿的微小细节,包括是否有任何组成部分提示较高的癌症风险。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MRCP 可视作专门用于监控胰腺囊肿的影像学检查,尤其对于评估胰管中的囊肿更有用。
· 内镜超声,与 MRI 相似,可提供详细的囊肿图像。另外更重要的是,还可穿刺从囊肿中采集液体并进行实验室分析,以确定是否有癌症的潜在体征。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做内镜超声,通常影像学如提示恶变风险,伴淋巴结肿大、CA19-9升高、肿瘤增长速度≥5 mm/2年等征象时,建议行EUS进一步评估。
浆液性囊腺瘤(SCN)一般预后良好,如果无症状且不随时间增长的SCN,通常可以无限期监测和随访(定期复查),因为胰腺切除术的死亡率风险超过了恶性转化的风险(<1%)。若SCN产生临床症状,如压迫、疼痛、梗阻,或无法与其他恶性或具有恶性潜能的其他PCN有效鉴别,则需要手术治疗。肿瘤的大小并非决定手术与否的关键因素,但肿瘤越大生长速度越快,若直径>4cm,生长速度可增快。有研究发现若SCN直径>6cm,恶变风险可能增加或伴随症状,就建议手术切除。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