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省级或国家级大医院医疗技术走在前沿,什么机器人手术呀、精准肺段切除呀,不单非常高大上,而且医疗费用也是毫不含糊的。我常在想:医疗的初心或根本目的是什么?应该是治病!如果治疗效果一样,应该是选取更为简单、经济、风险低、容易推广的技术才是。当然技术也要进步、器械也要市场,适当的推广其实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普遍采纳更为费钱、费事的技术,或许并不可取。
我们都知道,在肺结节是早期肺癌的手术治疗中,如果病理是腺体前驱病变(包括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指南都说完整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是100%,文献报道10、20年生存率也是100%。那么有没有必要放弃楔形切除而选择肺段切除呢?甚至是机器人辅助的肺段切除?普通的肺段切除选用机器人辅助的必要性到底如何?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记得1年多前有位网络问诊的结友,他的肺磨玻璃结节密度较低、发现时间较长,我考虑是微浸润性腺癌或浸润性腺癌贴壁为主型,位置在肺外周三分之一处,能楔形切除。当时我认为楔形切除就够,总费用按浙江省收费是2-3万元。但他到了上海某医院手术,术后反馈给我,是做了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总费用超过11万!医院开一台的手术抵我们开4台楔形切除的费用。关键是效果不会有区别,技术还更简单、风险更小,但就不选!老百姓的医疗费怎么会降得下来?
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