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晚期也能治愈!最复杂的肿瘤,迎来一个特殊日子

今天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

淋巴瘤是最让肿瘤科医生头疼也是最能有成就感的恶性肿瘤。说有成就感,是因为不少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哪怕是晚期),而且淋巴瘤的诊治特别有挑战性,大家知道简单的事做起来并不能带来多少成就感,1加1等于2这种问题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感觉没意思,就是因为缺乏挑战性。

有挑战性,意味着有难度,意味着没那么简单,复杂!这正是淋巴瘤让人头痛的地方,治疗复杂,诊断复杂,最关键的是分型复杂。即便是肿瘤内科医生,更不要说其他专业的医生,不少人也可能是一知半解。

淋巴瘤实在是太复杂了,复杂到不要说老百姓,哪怕是医生甚至不少肿瘤科医生都未必弄得清楚。先来初步认识一下淋巴瘤吧~

什么是淋巴瘤?长在淋巴结上的肿瘤是不是就是淋巴瘤?

淋巴瘤(ymphoma)即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淋巴瘤就是恶性的,没有所谓良性淋巴瘤。

从定义上看,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

淋巴瘤的发病率进入前十位,完全够得上常见肿瘤。特别是近些年来,淋巴瘤发病率呈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根据美国2008年的统计数据,淋巴瘤的年发病率居肿瘤第5位。中国的淋巴瘤患者也同样逐年增多,已经挤进前十位,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拿数据说话:中国淋巴瘤每年发病人数大约为7.54万,发病率为4.75/10万,死亡人数约为4.05万,死亡率为2.64/10万。

到底为什么会得淋巴瘤?淋巴瘤确切的发病原因并没有弄清楚,但一些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一些。

1、化学和环境因素,比如化学致癌物,木和木材制品,工业化学制品和除草剂等)。

2、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比如EB病毒感染增加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NK/T淋巴瘤风险;幽门螺杆菌可能增加胃MALT淋巴瘤风险。

3、遗传因素,淋巴瘤的发病具有遗传易感性,有淋巴瘤白血病等家族史的人患淋巴瘤风险增加。

4、免疫相关性疾病,比如有某些原发或继发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患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的上升部分归因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流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淋巴瘤的增多。

5、电离辐射,既往放化疗史。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降低淋巴瘤的患病风险。可能有效的预防建议:

1、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避免有害化学物的接触/暴露。

2、注意防治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积极治疗某些炎症性疾病。

3、避免或减少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

4、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吸烟,远离二手烟,呵护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当运动。

5、及时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有的肿瘤是在无意中自摸发现的,也有的癌症是因为出现某个特殊表现到医院检查而查出来的,癌症的表现可谓是千差万别,甚至奇奇怪怪。

这些表现多数并没有什么特异性,也就是说,很多疾病会出现相同或类似的表现,所以不能根据这些表现来准确判断得的是什么病,但毫无疑问,身体出现的任何不适表现,都是一种警示,必须引起重视,如果完全无视,可能会错过诊治时机。

比如,有一种很特别的疼痛,它发生在饮酒后约15到20分钟左右,而且疼痛似乎就发生在身体的某个部位(通常正是病灶所在处),约有四分之一左右的霍奇金淋巴瘤会有此表现,甚至可早于其他的表现以及X线等检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诊断意义。因此,对于饮酒后的局部疼痛,要警惕淋巴瘤的可能性,有必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当然,这所谓的“酒精痛”并不常见,但如果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至少会重视,会想到去医院检查。

恶性淋巴瘤是一类肿瘤,是指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器官淋巴组织恶性肿瘤的统称,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恶性淋巴瘤可来源于身体任何部位的淋巴结或淋巴组织,或结外器官,其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就是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瘤的表现不限于淋巴结肿大,而有淋巴结肿大也不见得就是淋巴瘤,关键是要重视。身体任何部位摸到的淋巴结肿大,都应该要想到淋巴瘤的可能性,很多恶性淋巴瘤就是无意中自摸发现淋巴结肿大而进一步检查确诊的,这种淋巴结肿大多数不伴有疼痛,但也可能伴有疼痛,摸起来表面光滑,质地较韧。

肿大的淋巴结有时会对周围组织器官造成压迫并引起相应的,比如纵隔巨大淋巴结会压迫上腔静脉,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表现为面颈部肿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即所谓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另一个可能的表现就是发热。淋巴瘤有时可能会伴有发热,发热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是规律性的发热,也可能是持续高热,或间歇性低热,或为周期性发热。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要查明原因,注意排除淋巴瘤可能。

再一个可能的表现是盗汗,也就是睡觉醒后出汗,或者夜间出汗,容易被误认为是结核病,或者所谓的身体虚弱而一味服用所谓的补药,不明原因的盗汗,应该要医院检查清楚。

体重减轻也是淋巴瘤可能会有的表现。对于近半年内没有特殊原因或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超过10%,要尽早查明原因,不可掉以轻心。

皮肤瘙痒,会误以为是一般的皮肤病。皮肤瘙痒是霍奇金淋巴瘤相对较特异的表现之一,可以是局部皮肤瘙痒,也可以是全身皮肤瘙痒。

其他还有像食欲不振、贫血等全身症状表现,淋巴瘤的表现还有很多种,以上这些是比较常见的一些可能表现。

由于淋巴结可以侵犯或累及或压迫其他结外器官组织,所以可以有各种可能的症状表现,身体有不明原因的异常,都要提高警惕,不要掉以轻心。但也不必过度恐慌,最关键的是要到医院查明弄清。

淋巴瘤的分类分型太复杂了,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第5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分型需要获取组织标本,如何有效取得病灶组织标本是一个关键的前提,也是重要的环节。此外,标本的处理也很关键,切片制作质量影响诊断结果判断。

淋巴瘤是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癌症会不断浸润扩散转移,必然涉及到分期的问题。淋巴瘤本质上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临床分期对于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当然有影响,但其指导价值很有限,影响更大的是病理类型,还有预后评分(综合了包括分期等因素在内的多个指标,对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的作用更大)。并不是像其他癌症那样,早期主要靠手术等局部手段,晚期以药物治疗为主。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不管早期还是晚期,淋巴瘤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所以淋巴瘤也基本上不在外科,而是肿瘤内科或血液内科的诊治病种。

由于并不手术为主,淋巴瘤通常不存在所谓术后病理分期,淋巴瘤的分期就是临床分期,就是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等获取的信息对肿瘤情况进行评估而分期。

淋巴瘤能不能治愈、选择什么治疗方案关键是看病理类型,其次看预后评分。本文汇总各种淋巴瘤的预后因素/指数(预后评分)。对于大多数侵袭性淋巴瘤来说,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是最常用的预后评估体系,而某些病理类型淋巴瘤还有特有的评分体系。

得了淋巴瘤该如何治疗呢?淋巴瘤能治好吗?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说实话,淋巴瘤实在是太复杂了,按照最新版的分类,独立的淋巴瘤亚型多达125种之多,以后还会继续细分。为什么要弄这么复杂?因为这不同类型淋巴瘤,预后和治疗不完全一样,要区别对待。

不同的淋巴瘤,治疗策略不同。如此复杂的肿瘤,靠单一学科是不行的,因此,淋巴瘤的诊治要特别重视多学科团队(MDT)的作用。

总体上,淋巴瘤的治疗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能状况、病理类型、分期、预后风险评估因素等多方面的信息,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规范化的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力求争取最好的结果。

具体措施难于在此展开讨论,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性来大致说,惰性淋巴瘤由于生长发展较慢,不一定要急着积极治疗,有时可以暂时不治疗,采取watch and wait的策略,观察随访复查就行,后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开始治疗的时机。侵袭性淋巴瘤一般来说生长发展相对较快,侵袭性较强,一经诊断通常要立即开始治疗。

淋巴瘤本质上是全身性疾病,所以局部治疗手段比如手术的价值很有限,大多数不做手术,即便是所谓的早期。放疗对某些局限期患者以及残留病灶有一定的价值。总体上,淋巴瘤一般采取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等。

说到看具体的病情,大家会想到分期,不是常说癌症早期可以治好,晚期癌症治不好吗?对淋巴瘤来说并非如此,与其他实体瘤比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不同,多数情况下,分期不是决定淋巴瘤预后(能不能治好?生存期有多长?)的最关键因素,病理类型才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决定。此外,对不少淋巴瘤来说,会有一些预后指数评分来对预后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治疗计划和方案。

能不能治好的问题,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是医生最关注的问题。淋巴瘤能治好吗?所谓治好,就是治疗后肿瘤“看不见了”(肉眼看不见,也摸不到了,而且抽血检查和影像检查都没有查见有活性的肿瘤),而且以后不再复发。有这个可能吗?

随着免疫化疗、靶向药物、CAR-T细胞治疗等新型疗法的出现和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淋巴瘤患者整体生存状况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其中部分淋巴瘤已经“可以治愈”。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相差较大。

霍奇金淋巴瘤:

总的5年生存率90%,早期96%,中期93%,晚期84%

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的5年生存率75%,早期87%,中期77%,晚期69%

(淋巴瘤是一大类疾病,不同的类型之间预后相差可能很大,此数据是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SEER数据库,仅供参考)

就中国来说,中国的淋巴瘤5年生存率对比发达国家,仍有相当的差距,原因主要可能跟国内医院在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方面仍存在不足,另外某些新药新疗法尚难于获得,则患者在治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方面也较差。

不同的淋巴瘤,治疗策略不同。如此复杂的肿瘤,靠单一学科是不行的,因此,淋巴瘤的诊治要特别重视多学科团队(MDT)的作用。

总体上,淋巴瘤的治疗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能状况、病理类型、分期、预后风险评估因素等多方面的信息,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规范化的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力求争取最好的结果。

晚期也能治愈!最复杂的肿瘤,迎来一个特殊日子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