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背后的必然。关于防癌,个案事例很难说明太多问题,更不能由此推断出什么明确的让人信服的结论,但个案有时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线索,至少能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刘某是我的一个病人,他从14岁就开始抽烟,据他说,那个时候只是出于好奇模仿大人,但抽着抽着就上了瘾,离不开了。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大家对吸烟的人有一种共同的抵触甚至是厌恶,相反大家以吸烟为自豪,男人如果不抽烟,反倒让人瞧不起,甚至被人认为是不像男人。
他有个哥哥,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反正由于各种原因没沾上烟瘾。哥哥曾劝他把烟戒了,他没有听,反过来从内心里瞧不起哥哥。哥哥因为不抽烟的关系,交朋友也比较少,在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比他差一些,生活过得也寒酸些,不像他,开了公司,有钱,任性,时不时还揽上美女左拥右抱。
可问题来了,哥哥的身体一直很健康,而他得了肺癌。抽了30多年的烟,从一开始的每天一包,到近十年的每天两包甚至三包。在吞云吐雾中过了30多年的“神仙”日子,终于尝到了恶果。
当然并不是说他得肺癌完完全全是因为他抽烟太猛,癌症的病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个单一因素。倒是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曾主动跟我说,他现在万分后悔,说他现在得的肺癌就是这30多年抽烟导致的,还有那没日没夜的商场争斗和酒肉应酬。
在他看来,他和哥哥是同胞兄弟,有着医生所说的相似的遗传基因,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哥哥从不抽烟,而他抽烟很猛,现在得了癌症,抽烟当然脱不了干系,他自己这样认为。
我告诉他,确实,你抽烟抽得太厉害,30多年,平均每天两包,也就是每天近四十支烟,癌症不找这样的人找什么样的人?当然,你得癌症除了抽烟这个因素,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综合起作用,比如应酬多,喝酒猛,饮食无节制,生活无规律,还有就是开公司,承受压力比较大,表面看起来挺风光,其实反倒不如你哥哥过得轻松自在。尽管我不能说假如当初你戒烟了肯定不会得肺癌,但得癌的可能性应该会降低一些。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尽管癌症的真正病因尚未完全弄清楚,但导致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实很多还是比较明确的,改变这些可能导致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就可以降低得癌症的可能性。
听说过墨菲定律吗?大致的意思是:
一件事情,如果有往坏方向走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是会有可能发生。可惜的是,很多人有一种潜意识,本能地以为事情更容易朝好的方向发展,其实恰恰相反,当你掉以轻心的时候,坏事极有可能发生,所以,永远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墨菲定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犯错误是难以绝对避免的,如果有神仙的话,神仙也难免会犯错。所以,切记不要妄自尊大,要将困难想得多一些,要有危机意识,学会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否则你极有可能栽跟头。
有一个现象你肯定会承认,那就是现在的癌症确实越来越多,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有很多,除了吸烟,还有环境污染,当然还有所谓的基因遗传因素,但研究显示,不良的现代式生活方式跟越来越高发的癌症脱不了干系。
很多癌症病人,在生病之前,身累心更累,加班是常态,为了房子车子,为了票子面子,尽情地挥霍着健康,没有好好的有规律吃过饭,熬夜是家常便饭,即便是休息,也是通宵娱乐,抽着烟,喝着酒,吃着烧烤油炸的垃圾食品,放纵着自己。有了小病挺着,怕自己的位子被人顶替,挺着、熬着、撑着。长期下来,身体难免出问题。有些人甚至在已经确诊了癌症后,仍然不改变或戒除不良生活方式,真是死不悔改。
我当然不是说这些人得癌症就是以上的原因直接导致的,但必须要承认,不良生活方式是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许不能保证你肯定不得癌,但可以减少得癌的概率。
得癌症的人中有着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得癌症的人,至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没有坏处。防癌,并不需要多少豪言壮语,从每一天的每一个细节着手就可以,而关键是要切实做到。
偶然的背后,总是有着某种必然,只是有的人浑然不知,或是装糊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