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隐藏在胃肠道里的“潜伏”(2)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肿瘤科潘文俊#癌症##深圳头条##肿瘤##免疫##城市观察员##秋日中的健康知识#

隐藏在胃肠道里的“潜伏”(2)

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机体在各种应激状态、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刺激、某些病原菌如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下都可引起胃溃疡病。主要是指胃内壁的黏膜或者更深层结构发生溃疡。消化性溃疡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以40-60岁的中老年人中较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胃溃疡的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反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

随着药物开发和治疗的规范,目前胃溃疡的治愈率很高,但是,胃溃疡也是一个反反复复发生的疾病,这样就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增生,这也就为癌变打下了基础。癌变是胃溃疡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胃溃疡癌变的几率差异较大,一般以1%-7%,最为多见的比例为1%-2%。其中,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溃疡患者,癌变可能性更大。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癌细胞可浸润于溃疡瘢痕结缔组织之间,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由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的胃息肉、疾病的早期或者是无并发症的时候,一般可以无明显的症状。有症状的胃息肉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近些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率的提高,胃息肉的发现和诊断率均得到不断地提高。胃息肉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一般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之后效果较好。腺瘤性息肉也被称为“癌前病变”,癌变率高达10%-30%,甚至有报告高达30%~58.3%,若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转变成恶性肿瘤的风险可高达50%以上。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长,在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就容易形成息肉,这样也就增大了慢性结肠炎癌变的几率,对于伴有溃疡的患者,其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是常人的30倍以上。

慢性结肠炎病因多样、复杂,和感染、免疫遗传、环境、食物过敏、防御功能障碍及精神因素有关。最常见的病因是非特异性结肠炎,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菌群失调、小肠吸收不良等,是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发生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慢性结肠炎的病变一般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见的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甚至整个结肠。慢性结肠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30岁青壮年为多见,其病程较长,反复慢性发作,在临床上多数以反复腹痛、慢性腹泻为主要特征,如黏液便、便秘或腹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也有部分患者偶尔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