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病例挑战|右乳癌术后,出现腹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病例挑战|右乳癌术后,出现腹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一般情况

患者,女,68岁。

主诉

患者持续性腹痛伴加重5天。

现病史

患者5天前出现腹痛,为持续性疼痛,伴逐渐加重。患者自述食欲下降、恶心,无呕吐,无寒战发热,无呼吸急促,无咳嗽,无腹泻。患者自述服用抗酸药不缓解。

既往史及手术史

患者右乳癌手术史11年,行环磷酰胺+阿霉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后行右乳癌保乳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小叶癌III期,ypT2N1(sn),肿物大小为3.5×3.2×1.8cm,一枚前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提示ER+、PR+、HER2-。术后行放疗,内分泌治疗(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

家族史

患者否认癌症家族史。患者诊断乳腺癌时基因检测提示,存在致病性PALB2突变。

体格及辅助检查

全身检查

生命体征稳定。神清语明,问答正确,神态自如。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及其他异常心音。胸部双肺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腹软,上腹部触诊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全腹听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肢体未见肿胀及畸形。生理反射正常引出。

影像学检查

腹部和骨盆CT检查提示,胰尾部中度炎症样改变和胰远端导管的局灶性扩张,胰周淋巴结肿大,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轻度肿大,最大的门腔静脉淋巴结短径达1.2cm。

病例挑战|右乳癌术后,出现腹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图1. 腹部CT:胰腺肿物

肝脏核磁共振(MRI)检查显示,不均匀的低增强6.7cm胰腺肿物,多灶性右肝叶病灶和腹膜后淋巴结病灶。

病例挑战|右乳癌术后,出现腹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图2. 腹部MRI:胰腺肿物

PET/CT检查显示,胰腺体高代谢性病灶和胃、肝、胰腺周围、双侧主动脉旁淋巴结高代谢性病灶。横膈膜上方可见右腋窝高代谢病灶和右下胸壁高代谢皮下病灶。

全血细胞计数和综合代谢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行胰腺肿物活检,显示低分化癌。免疫组化提示GATA3、CK7、ER和PR呈阳性,CK20、CDX2呈阴性。

讨论

该患者诊断为转移性乳腺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是一种独特的组织病理学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5%-10%。显微镜下,ILC一般呈现小而均匀癌细胞,以单排排列浸润间质(图3),通常为ER+。

病例挑战|右乳癌术后,出现腹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图3. 浸润性小叶癌

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相比,ILC更可能累及双侧乳房,并表现为多中心病灶。ILC通常发生在老年女性中。与IDC相比,ILC的多发转移率更高,常见的部位包括骨骼、腹膜、卵巢和胃肠道。本例患者有典型的ILC表现,并发生罕见的胰腺转移。

与ILC风险增加相关的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ATM、CDH1、CHEK2、BRCA2和PALB2。然而,BRCA1与ILC的风险增加无关。有研究表明,约50% ILC病例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的三个基因之一的体细胞改变有关:PIK3CA、PTEN和AKT1。本例患者存在PALB2致病突变。

ILC和IDC两亚型的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方案基本一致。虽然HR+/HER2-转移性乳腺癌尚无法完全治愈,但近年来其治疗进展迅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在该病例中,患者接受了瑞波西利和来曲唑联合治疗。治疗三个月后,PET/CT检查提示,胰腺肿瘤缩小,腹膜后淋巴结消退。

参考文献:Avan Armaghani, MD. A Woman With Worsening Abdominal Pain and Nausea. September 08, 2023. https://reference.medscape.com/viewarticle/996010

编辑:Uni

排版:Uni

执行:Uni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病例挑战|右乳癌术后,出现腹痛、恶心,是什么原因?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