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肝癌的防治之路艰难且漫长。在肝细胞癌(HCC)中,部分比例为巨块型肝癌,该类患者因肿瘤体积大,常常压迫、侵犯肝脏重要的解剖结构,导致手术难度增大,患者预后不理想¹。本期分享的这则原发性巨大HCC患者,使用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T+A”方案)转化治疗后,再次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目前该患者仍规律接受“T+A”方案,且生活质量良好。本期病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永卫教授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纪文斌教授进行点评。
病例简介
主诉
-
2022年10月3日,因“体检发现肝脏巨大肿瘤1月”就诊
基线检查
肝体积计算
左肝体积(除外S4b肿瘤)330ml,占标准肝体积29%
实验室检查
ALT 32U/L,AST 24U/L,TBIL 14umol/L;
AFP值:15188 ug/ml;
HBV-DNA<20 IU/ml
影像学检查
图1 基线影像学检查
临床诊断
原发性巨大肝细胞癌,CNLC IIIa期; BCLC C期;Child-Pugh A级
乙肝病毒感染
治疗方案
选择依据
肿瘤巨大位于S5、8、4b段,侵及右前肝蒂(360°包绕),右后肝蒂(180°包绕),右后肝体积较小,根治性切除需扩大右半肝(包括部分S4b),残余肝体积330ml,占标准肝体积29%,术后肝衰竭风险极高,技术上属于不可切除。尽管TACE是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可能存在术后发热,感染与肝蒂粘连,需多次治疗等不利因素。而免疫加靶向治疗有望成功转化获得根治性切除机会。
方案选择
阿替利珠单抗1200mg+贝伐珠单抗600mg(每三周一次)
治疗经过
2022年10月3日-2023年1月4日
接受6个疗程 “T+A”方案
2022年12月3日
复查腹部增强MRI
图2 2022年12月3日影像学检查结果
2023年1月3日
复查腹部增强MRI
图3 2023年1月3日影像学检查结果
2023年1月5日
行腹腔镜切除手术;
术后常规诊断:(HCC治疗后,右叶肝)低分化HCC伴胆管分化,组织大片退变坏死,符合治疗后改变。病灶大小5×4.8×3.5cm。肿瘤未侵犯肝被膜,侵及血管壁。局部紧邻肝实质断端。周围肝组织小叶结构可辨,汇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
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变化
-
肝功能目前没有影响,正常
-
AFP由最开始的15188 ug/ml,治疗期间降到3000 ug/ml,目前已经降至正常(20 ug/ml)
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
图4 术后3个月复查MRI与术前MRI影像对比
不良反应
-
高血压,药物控制良好
-
目前仍规律接受“T+A”方案,生活质量良好。
病例总结
该患者被确诊为原发性巨大肝细胞癌。2022年10月3日-2023年1月4日接受6个周期“T+A”方案转化治疗,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术前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受侵犯肝蒂松解,肿瘤内血供明显减少,肿瘤边界收缩,清晰)。2023年1月5日,行腹腔镜切除手术(腹腔镜切除创伤小,对此患者可达到等同开腹根治效果)。治疗期间,肝脏肿瘤持续缩小,肝功能维持良好,AFP由最开始的15188 ug/ml降到20 ug/ml。目前该患者仍规律接受“T+A”方案,且生活质量良好。
病例点评
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20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中,肝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6位,新增90.6万例;死亡率居第3位,共计83万例。而这其中有将近一半的肝癌发生在我国,2020年我国新发肝癌患者约41.0万人,死亡约39.1万人¹。
肝癌治疗技术(外科手术技能提高/设备改进,TACE技术提高,RFA技术推广以及MDT治疗理念的推广)的进步曾经使肝癌治疗效果得到突破,明显减少了肝癌的死亡率,但是技术达到瓶颈,肝癌治疗也就达到瓶颈,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差是重要因素。随着探索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术前系统治疗(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已成为HCC治疗的重要策略。其中,转化方案包括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安全性是转化切除前需评估的重要内容。其不仅需要评估一般肝切除手术必备的安全性检查项目,还需要重点评估前期转化治疗对肝脏造成的潜在影响,“并非一旦可切除,就进行手术”。从术前用药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考虑,不同治疗方案的转化时机不同,在临床实践中,小分子靶向药物在术前停药1周后进行手术;贝伐珠单抗在术前一般需要停药4-6周以上,以保证肝切除的安全性;免疫治疗建议转化手术在最后用药周期结束后的4周内进行;TACE 则建议术前末次TACE 与手术间隔至少为4 周。若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用药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则应在停药直至不良反应恢复至I级或正常后进行手术。
在系统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免疫加靶向药物可以有效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部分患者可成功转化,再次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是再次打破肝癌瓶颈治疗的一个契机。《基于免疫联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以及《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均推荐了“T+A”方案²,³。IMbrave150研究证实,接受“T+A”方案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0%,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2个月,中国亚群患者的中位OS更是长达24.0个月⁴。本例原发性巨大HCC患者使用 “T+A”方案转化治疗后,再次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目前该患者仍规律接受“T+A”方案,且生活质量良好,再次验证了 “T+A”方案的优异成绩。
另外,“实时监控是理想,阶段监控是现实”。准确、实时评估肝癌药物治疗的效果是肝癌治疗的重要环节。转化成功患者,选择正确的时机实施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患者获得长久生存的重要手段。
-
主任医师,硕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 副主任
-
中国老年医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机器人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肿瘤防治学会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委员
-
国际肿瘤学、中华肝胆外科、中华消化外科、中华临床医师等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
-
擅长肝胆胰脾复杂疾病的诊治及常规疾病微创治疗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
-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健康促进会肝癌协会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
1.薛忠. 福建医药杂志.2022;44(4):28-32.
2.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等.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1,27(4):241-251.
3.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转化治疗协作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6):618-632.
4.Cheng AL, et al.J Hepatol. 2022 Apr;76(4):862-873.
撰写:Robert
审校:Robert
排版:Babel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