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叶松青教授:复发转移在内的25个问题,乳腺癌患者必看!

阅读前请点“关注”,每天定时分享关于乳腺肿瘤及癌症知识,拥抱每一位肿瘤患者,让你在抗癌的路上不孤单~

“患癌后,我仿佛回到了孩童年代,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质疑,面对病情与治疗方案的变动,我的脑海总是涌现出无数问题,好想追着医生问上个三天三夜!”

这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吗?但真能好好问个痛快吗?当然能!这不,科普君此刻已经化身小记者,带着觅友们的诸多疑问,向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外科叶松青教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叶松青教授:复发转移在内的25个问题,乳腺癌患者必看!

01、热点追踪篇

Q:近期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显示:占乳腺癌患者总数约7成的腔面型乳腺癌,有望获得“分型而治”。这个消息对乳腺癌患者有哪些影响呢?

叶松青 主任:

对乳腺癌患者来说这个研究成果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就如三阴性乳腺癌可进行内在分型治疗成功一样,从这个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受体阳性乳腺癌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化分型,从而进行更精准的个体化的治疗,将有望提高这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因为传统分类下的各类型乳腺癌其实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群复杂疾病的合集。期待看到更多研究数据呈现,改变临床实践。

02、敲响警钟篇

Q:在日常生活中,觅友们发现哪些身体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叶松青 主任

觅友们在术后3月、半年体检等随访复查过程中若发现自己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体重减轻、疼痛不缓解、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问题且不能在短期内缓解时,需及时咨询医生予以诊断和处理。

此外,若随访过程中出现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觅友们也别忘了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进行排解。

03、心态安抚篇

Q:确诊乳腺癌后,觅友们总是需要时间去平复恐慌、焦虑及悲观的情绪,如何才能帮助觅友尽早配合治疗呢?

叶松青 主任

近30%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时医护人员以及家属需要及时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在给患者一定消化时间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坚实的后盾。让觅友们尽快从情绪低谷中走出来,迈出治疗的第一步,在定期随访及复查过程中收获病情恢复的正反馈,到时心情会逐渐变得积极开朗起来。

04、术后复发篇

Q:觅友们都说乳腺癌术后2年的复发风险很高,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癌症复发的呢?

叶松青 主任:

导致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乳腺癌的分型,肿瘤分型不同,觅友们的术后复发风险也会有所不同,其中三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相对较高,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则较低。

其次是肿瘤的病理分期,肿瘤分期越晚、分级越高、肿瘤越大、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肿瘤Ki67表达水平越高以及患者越年轻,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就越高。此外,觅友们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判断自己的肿瘤是否存在较高的近/远期复发风险。

Q:早期轻症乳腺癌觅友手术切除后仍不幸复发,是手术没切干净吗?

叶松青 主任:

并不一定是手术没切干净。据统计,仍有约3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疾病无法治愈而转为晚期,导致这一不良预后的原因与患者肿瘤的分子分型、分级、大小、基因表达情况密切相关。

叶松青教授:复发转移在内的25个问题,乳腺癌患者必看!

图源:摄图网

Q:如何才能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呢?

叶松青 主任

降低术后复发风险的关键在于遵医嘱接受乳腺癌术后规范化治疗,如放化疗、长期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其次,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病情的变化,同时合理饮食、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等。

Q:HER2阳性乳腺癌觅友如何有效降低肿瘤术后复发风险?

叶松青 主任

以前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确较高,但随着抗HER2靶向治疗的药物的问世和发展,已有不少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ADC类药物被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预后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并且即便患者用药后疾病仍不幸进展,仍有其他新型大分子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以及新一代ADC药物可选。

05、治疗随访篇

Q:刚确诊乳腺癌,觅友们应该去当地医院接受治疗还是去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叶松青 主任

乳腺癌患者的首次治疗极为关键,早期治疗疗效甚至会影响疾病后续是否复发或转移,因此建议觅友有条件的话尽量去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乳腺专科接受手术及术后的辅助治疗。

Q:术前做过肿瘤穿刺活检,肿瘤复发转移后为何还要接受检查?

叶松青 主任:

这是因为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约10-30%患者的HER2状态会随着标本取样部位、取样时间的变化、疾病过程中的演变而发生改变,后续诊疗决策则需根据患者的既往治疗方案以及疾病进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因此患者需要在病情的不同阶段再度接受肿瘤穿刺活检或一些基因检测。

Q:乳腺癌觅友私下沟通复盘发现彼此的复查项目及频率不同是为什么?

叶松青 主任

乳腺癌的类型不同、用药情况各异,相对应的随访复查项目和频率自然也各不相同。

例如接受长期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随访复查时往往需要重点关注自身的骨密度情况、心血管指标等;疾病分期晚、存在淋巴结转移等高复发风险的患者的复查频率就较高等。

叶松青教授:复发转移在内的25个问题,乳腺癌患者必看!

图源:摄图网

Q:目前仍有不少觅友对化疗有一定排斥心理,您对乳腺癌化疗的看法是什么呢?

叶松青 主任:

化疗是乳腺癌患者击溃残余肿瘤的有力武器,虽然它的确存在恶心、呕吐、脱发、心脏毒性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但目前这些副反应可防可治,绝大多数患者是能够耐受并顺利完成化疗的,总体来说利大于弊。不过也有例外,部分复发风险较低,需要长期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也可免于化疗。

06、肿瘤转移篇

淋巴结转移

Q:淋巴结转移后,觅友们可选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叶松青 主任:

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后,需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遵医嘱接受腋窝淋巴结的根治性补充清扫手术,术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放疗;对于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遵医嘱放疗或接受腋窝淋巴结的清扫。

骨转移

Q:乳腺癌患者为什么特别容易出现骨转移?

叶松青 主任:

骨骼是乳腺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大约占全部远处转移的60%~75%,通过血行转移。新发现的干细胞可以解释其中高度转移的原因。乳腺癌患者骨骼干细胞若分泌大量转移营养因子MFGE8,如脊椎骨,更易发生转移。如果抑制MFGE8编码基因表达,乳腺癌癌细胞的骨转移现象显著减少。

Q:乳腺癌患者如何降低骨转移发生率,需要提前打护骨针吗?

叶松青 主任:

现有研究数据显示,骨改良药物(如唑来膦酸、地舒单抗)在改善骨疼痛及骨质疏松症状也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尤其是绝经后患者),若接受过卵巢药物去势治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也可考虑使用骨改良药物能够一定程度降低骨转移、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延长生存期。

Q:如何应对骨改良药物对乳腺癌患者的口腔损伤?

叶松青 主任:

其实患者担心的主要是下颌骨坏死,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发生率较低,仅0.8%~10%,觅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维护好个人的口腔卫生,用药前可到口腔专科接受口腔检查,解决牙龈炎症等口腔问题后再接受骨改良药物治疗,治疗期间(2~3个月内)尽量避免拔牙等一系列口腔操作。

Q:乳腺癌患者需要补钙吗?在医院购买的钙补充剂和在药店买到的一样吗?

叶松青 主任:

长期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存在骨密度下降的风险,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改良药物也存在致机体血钙丢失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建议觅友们适当补充钙剂(在医院购买与在药店购买的钙剂都是有效的)。

脑转移

Q:哪些乳腺癌患者需要格外警惕脑转移?

叶松青 主任

乳腺癌患者脑转移的发生风险因分子分型的不同而各异,据统计,约有50%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1/3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以及10%~15%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会出现脑转移,其中肿瘤分期偏晚、转移部位多、肿瘤大、肿瘤分级高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风险更高,需格外警惕。

叶松青教授:复发转移在内的25个问题,乳腺癌患者必看!

图源:摄图网

Q:是否有乳腺癌患者并未出现脑转移相关症状但检查却查出了脑转移?

叶松青 主任

的确存在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乳腺癌脑转移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积累到一定肿瘤负荷后才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晚期患者

Q:癌细胞多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疼痛?

叶松青 主任:

研究表明,晚期多处转移后,乳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骨转移痛、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压迫性疼痛等,此时觅友们可选择骨改良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来缓解疼痛。

Q:晚期乳腺癌患者存活率是不是很低,临床诊疗过程中有没有看到生存期较长的晚期患者?

叶松青 主任:

研究表明,晚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后仍有5年的带瘤生存期。在我接诊过程中的确有看到首诊肿瘤全身转移,坐轮椅来院诊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一系列化疗、靶向治疗后,这位患者不仅又活了4年,目前还能脱离轮椅正常生活,甚至患者已经能独自坐公交来医院了。

07、选药购药篇

Q:乳腺癌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叶松青 主任:

主要看三点,一是药物的临床获益情况,也就是其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数据是否好;二是其不良反应如何,毒性大不大,用药是否安全;三是药物的经济费用和可及性如何,是否有能力购买,是否方便购买。

Q:乳腺癌国产药和进口药有什么区别?

叶松青 主任:

国产药和进口药均已获批上市,仅在制作技术和工艺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别,均可放心使用,但国产药无需缴税、研发经费及版权费相对进口药较低,更加便宜实惠,不过随着进口药价格的逐步降低,两者的价格差距已经大大缩短了。

08、临床试验篇

Q:乳腺癌患者参加临床试验有哪些好处?

叶松青 主任:

部分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新型CDK4/6抑制剂、ADC药物的乳腺癌患者可通过参加临床试验接受规范化治疗,多线治疗仍效果不佳的乳腺癌患者可通过参加临床试验来尝试未上市的创新药,获得新的治疗希望。

叶松青教授:复发转移在内的25个问题,乳腺癌患者必看!

图源:摄图网

09、未来期许篇

Q:如何看待近年来蓬勃发展的ADC药物?

叶松青 主任

ADC药物被人们称作“魔法子弹/导弹”,它的问世改变了乳腺癌的整体治疗格局,为HER2阳性、HER2低表达患者带来了极大预后改善,也为激素受体阳性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获益,目前其仍在不断迭代更新,抗肿瘤潜力巨大,值得期待。

Q:未来会有哪些新的乳腺癌治疗趋势,会给患者带来哪些获益?

叶松青 主任

未来乳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将逐步向延长生存、走向治愈靠拢,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友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药、更为新颖的治疗方案以及药物组合方式,免疫治疗及ADC药物的迭代发展,将为乳腺癌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抗肿瘤武器。

此外,乳腺癌的诊断、分型及治疗也将愈发精准,更加具有针对性,乳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END

到这里,科普君的记者之旅就结束了,希望觅友们能够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拨云见日”,走向抗肿瘤治疗的新阶段。

为进一步帮助患者了解乳腺癌,今年的10月粉红丝带我们已特邀叶松青教授于10月10日19:00-20:00进行直播答疑,若有问题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踊跃留言哟!
点击链接,参与直播:叶松青教授:复发转移在内的25个问题乳腺癌必看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