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肿瘤分子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更加深入全面,由此衍生出的精准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成为继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后的有效治疗手段。
那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谁更好呢?为了帮助大家清楚了解这两种治疗方式的区别与选择,我们整理了一些内容。
靶向治疗如何发挥抗癌作用?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治疗方式。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的基因变化和蛋白质或酶,这些蛋白质和酶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制,靶向治疗药物通过靶向蛋白质或酶以阻断信息,导致肿瘤细胞停止生长或自我破坏。
靶向药物的类型包括:血管生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蛋白酶体抑制剂、信号转导抑制剂。常见代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奥希替尼、曲妥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等。
免疫治疗如何发挥抗癌作用?
免疫治疗是一种赋予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对抗肿瘤症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致力于利用和增强免疫系统的自然力量来对抗疾病,通过使其能够识别,靶向和消除全身的肿瘤细胞。
免疫药物的类型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细胞转移疗法、单克隆抗体、治疗疫苗、免疫系统调节剂。常见代表药物包括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卡瑞利珠单抗)PD-L1抑制剂(如: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CTLA-4抑制剂(如:伊匹木单抗)等。
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总而言之,靶向治疗旨在抑制对肿瘤生长和维持至关重要的分子途径,而免疫治疗则努力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从而实现长期肿瘤破坏。
▍副作用如何?
-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泻和肝脏问题。
其他副作用可能包括血液凝固和伤口愈合问题、高血压、疲劳、口腔溃疡、指甲变化、头发颜色的丧失、皮肤问题(可能包括皮疹或皮肤干燥)。
极少数情况下,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或胆囊壁可能会形成损伤。靶向治疗的大多数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消失。
-
免疫治疗
针头部位出现皮肤反应,其中包括:疼痛、肿胀、疼痛、红色、瘙痒、皮疹。
类似流感的症状,其中包括:发烧、发冷、弱点、头晕、恶心或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疲劳、头痛、呼吸困难、低血压或高血压。
其他副作用可能包括:潴留液体引起的肿胀和体重增加、心悸、犬塞、腹泻、感染、器官炎症。
▍治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
靶向治疗
由于靶向药物针对性杀死癌细胞,因此往往起效较快,几个星期,甚至几天,就会发现肿瘤缩小。但是,耐药性是靶向治疗一大难关,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进化,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抗药性,需要换药,长期存活或治愈的患者有,但是很少。
-
免疫治疗
而通过免疫治疗,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治疗的效果,因为免疫系统被动员起来攻击肿瘤。有时,肿瘤一开始甚至可能看起来在生长,但实际上这种大小的肿胀可能是由于免疫细胞浸润到肿瘤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假进展,在免疫治疗中并不少见,这并不意味着治疗不起作用。
“我”应该选择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
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特定性质。
-
靶向治疗
-
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它与人体免疫有关,与遗传学和内部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
其次,它与肿瘤细胞有关,肿瘤内新抗原异质性、克隆衍生新抗原数量、肿瘤细胞突变靶点、肿瘤突变负荷显著影响治疗效果。
其中肿瘤内异质性低的患者肿瘤新抗原和大量克隆源新抗原具有较多的治疗优势,因此研究发现免疫治疗的适用人群有如下特点:
-
PD-1高表达或存在γ干扰素(IFN-γ)、颗粒酶、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9(CXCL9)/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0(CXCL10)等标志物或突变负荷高的肿瘤细胞通常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反应良好。
-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即MSI-H,肿瘤组织中有大量免疫细胞浸润,即TIL高;患者肿瘤大小较小、年龄较轻、身体一般情况较好等,免疫治疗效果较好。
服用靶向药期间做好这3件事,提高靶向治疗疗效
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疗效佳、副反应低的免疫治疗,人人都能用吗?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能同时进行吗?聊聊免疫那些事!丨医患问答
[1]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types/targeted-therapies
[2]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types/immunotherapy
[3]https://www.cancerresearch.org/blog/june-2016/difference-cancer-immunotherapy-and-chemotherapy
[4]https://www.emedicinehealth.com/chemotherapy_vs_targeted_therapy_differences/article_em.htm
[5]杨安钢. 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C]//中国免疫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Immunology).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4:919.
[6][1]彭译漫,罗香梦,陈婧瑶.肿瘤微环境代谢的研究进展及免疫治疗新策略[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4(03):505-509.
[7]Wang S, Xie K, Liu T. Cancer Immunotherapies: From Efficacy to Resistance Mechanisms – Not Only Checkpoint Matters. Front Immunol. 2021 Jul 21;12:690112. doi: 10.3389/fimmu.2021.690112. PMID: 34367148; PMCID: PMC833539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