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硒健康网丨癌症肿瘤治疗助手

做体检必须要明白的一件事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康德

经常听人抱怨:每年做体检,可是却突然查出得了癌症,而且已经是晚期,体检有个屁用。

也有人说,只要每年做一次体检,就不用担心得癌症。

显然,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误把常规的健康体检当做防癌体检,误认为体检是万能的。老百姓通常所说的体检一般是指健康体检,但健康体检不等于防癌体检。

所谓健康体检,指的是一般性的健康检查,主要是了解受检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和脏器功能,也就是很多单位每年搞的所谓体检,学校的入学体检或就业体检,比如一般性的体格检查、查血尿粪常规、查乙肝丙肝、肝肾功能,B超以及心电图等,有时也会查一两项肿瘤标志物(通常是癌胚抗原CEA)。

这些检查当然也有用,健康体检嘛,针对性并不强。这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做体检的当事人无意中放大了健康体检的作用,期望值过高,或者可能是提供健康体检的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宣传误导了大家,于是大家以为这种体检如果正常,就等于身体没问题,可以高枕无忧,实在是大错特错。

当然这绝不是要否定健康体检,健康体检还是很有必要的,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等,找相应的专科医生咨询,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进行恰当的干预处理或随访复查,并指导调整生活方式。同时注意对比每次体检资料,动态衡量健康指标。

有时,这种常规的健康体检也可能会意外发现一些肿瘤。

没有哪项检查是全覆盖、万能的,每项检查只能解决某个问题,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远不能下结论没有得癌症,想要查癌,有必要进行防癌体检

从字面上理解,防癌体检(癌症筛查)当然就是为了要防癌,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早诊筛查癌症,早期发现癌症。防癌体检是一种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体检方式。它由肿瘤相关专业人士来进行,采取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手段,目的是筛选癌症高危人群,早期发现癌症,尽早进行干预,从而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防癌体检不是随意的,哪些人要做,要做哪些项目,怎么做,都是有讲究的,这正体现了防癌体检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也正是其与一般健康体检的根本区别所在。

其实即便是防癌体检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防癌体检结果发现有问题,多半确实是有问题(但也可能有假阳性),有必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防癌体检结果正常,也不能就此下结论说肯定没问题(可能存在假阴性)。

不要说体检,即便是得了癌症之后的诊断性检查结果也只是作为参考,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判断,这正体现了医学的复杂性和医生的专业性,而不是拿本医学书或百度一下就来个照本宣科。

需要再三强调的是,没有万能的查癌手段,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体检手段,体检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需要专业人士综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不要因为查出一两项所谓的肿瘤标志物偏高就弄得人心惶惶,背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也不要因为检查结果正常,就想当然地认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

还有一个体检方面的误区就是:随着PET/CT越来越普及,现在很流行所谓PET/CT体检,有人甚至宣称有没有得癌症做个PET/CT就知道,把PET/CT当成万能查癌机,这真是赤裸裸的商业宣传行为,贻害无穷!

不能因为有人通过做PET/CT检查而查出了癌症就认为有没有癌症做个PET/CT就知道,有的时候你自己无意中自摸或者一个简单的B超检查也可能无意中发现癌症,你当然不能说“有没有癌症摸一摸就知道”或者“有没有癌症做个B超就知道”,你得看这个检查发现癌症的概率有多大,还得看这个检查的风险利弊评估,以及性价比。

有的人说,我不差钱。这可不单单是差钱不差钱的问题,有钱也不能任性。PET/CT有它的医学适应证,通常不用于健康体检,也没有证据显示PET/CT推荐用于防癌体检。滥用PET/CT,有百害无一利。PET/CT作为健康体检手段,一是查出癌症的概率低,二是接受不必要的辐射,加上本身价格太贵,弊明显大于利,正所谓花钱还没买到好处。

当然PET/CT用于癌症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是可行的,但也同样有使用的适应证,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需要做PET/CT,即便你不差钱,也应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不滥用PET/CT,但该用的还得用,不要一味拒绝,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做体检必须要明白的一件事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疗电子书,任选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